首页> 中文学位 >《长沙晚报》爱心助学报道研究(2006~2012)
【6h】

《长沙晚报》爱心助学报道研究(2006~2012)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0.1 选题缘起

0.2 研究现状

0.2.1国外关于爱心助学报道的相关研究

0.2.2国内关于爱心助学报道的相关研究

0.3 样本选择

0.3.1 选择研究对象的依据

0.3.2 选择研究时限的依据

0.4 研究方法与内容

0.4.1 研究方法

0.4.2 研究内容

0.5 创新之处与研究意义

0.5.1 创新之处

0.5.2 研究意义

第1章《长沙晚报》爱心助学报道现状

1.1 爱心助学报道受到重视

1.1.1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集中报道

1.1.2报道版面以要闻版居多

1.2 爱心助学报道具有自身特色

1.2.1消息为主,时效性强

1.2.2群体为主,影响广泛

1.2.3聚焦本土,接近性强

1.2.4 借助“软文”,兼顾“两个效益”

1.3 《长沙晚报》爱心助学报道的主要问题

1.3.1 人文关怀不够

1.3.2 视觉冲击力不强

1.3.3 内容深度欠缺

1.3.4 舆论监督不力

1.3.5 草根话语权缺少

第2章 《长沙晚报》爱心助学报道的问题探因

2.1新闻常规因素的影响

2.1.1 过分追求“时效性”而依赖单一信息来源

2.1.2 过分依赖权威信息来源使“真实性”受影响

2.2媒介自身因素的影响

2.2.1 体制老化缺乏创新力

2.2.2 缺乏舆论监督的传统

2.2.3 报纸定位导致草根边缘化

2.3新闻从业者素质的影响

2.3.1 传统新闻观念的束缚

2.3.2 人文与专业素养的薄弱

第3章《长沙晚报》爱心助学报道的改进策略

3.1以人为本,展现正确的人文关怀

3.1.1 关注普通人的助学故事

3.1.2 维护受助者的人格和尊严

3.1.3 确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3.2强化美感,增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

3.2.1 明确版式的图像优先

3.2.2 注重标题的视觉化制作

3.3 创新策划,加强报道的深度

3.3.1适时运用系列报道

3.3.2 适度增强新闻评论

3.4 利用微博,重视草根话语权

3.4.1 在精英与草根之间均衡话语权

3.4.2 借助草根力量,加强舆论监督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进行有关爱心助学的报道,这不仅扩大了媒体的影响力,而且促进了我国的爱心助学事业蓬勃发展。作为一份市场化运作的党报,《长沙晚报》每年用较多的版面进行爱心助学活动的相关报道,爱心助学报道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6—2012年《长沙晚报》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对爱心助学活动进行集中报道,且以要闻版居多。其报道体裁以消息为主,时效性强;报道对象以各类群体活动为主,社会影响广泛;报道视角以聚焦本土为主,接近性强;报道借助“软文”,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长沙晚报》2006—2012年的爱心助学报道虽然具有这些特色,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文关怀不够、报道的视觉冲击力不强、内容深度欠缺、舆论监督不力以及草根话语权缺少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新闻常规因素、媒介自身因素以及新闻从业者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做好爱心助学报道,《长沙晚报》应该在爱心助学报道中展现人文关怀,要通过强化美感、创新策划、利用微博等多种手段,增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加强报道的深度、重视草根的话语权等,进一步提升爱心助学报道的影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