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研究
【6h】

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科技传播的研究

1.2.2 关于科普电视节目研究

1.2.2 关于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发展历程

2.1 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的概念界定

2.1.1 科学实验的定义

2.1.2 科学实验的基本条件

2.1.3 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的概念

2.2 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兴起

2.2.1 流言假说成为始动因素

2.2.2 科普需求形成传播环境

2.2.3 电视媒介展示传播优势

2.3 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阶段

2.3.1 引进期(2005年至2008年)

2.3.2 摸索期(2009年到2010年)

2.3.3 创新期(2010年至今)

第3章 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内容选择

3.1 实验选题

3.1.1 实验选题要素

3.1.2 实验选题来源

3.1.3 实验选题分类

3.2 实验题材特点

3.2.1 生活知识求证:主打实用服务功能

3.2.2 影视情节求证:满足受众猎奇心理

3.2.3 原理知识扩展:释放独特科学魅力

3.2.4 自救知识普及:提升灾害防控能力

3.3 实验涉及科学知识类型

3.3.1 科学知识类型

3.3.2 科学知识类型特点

第4章 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表达形态

4.1 主持人与嘉宾进行实验操作

4.1.1 主持人是实验“操刀者”

4.1.2 嘉宾是实验“解析员”

4.2 模型道具解析实验过程

4.2.1 简化实验难度

4.2.2 降低危险伤害

4.3 声画搭配还原实验场面

4.3.1 画面现场呈现实验

4.3.2 声音辅助解析实验

4.4 编排设计破解流言假说

4.4.1 趣味设疑吸引受众的开场形式

4.4.2 深入挖掘实验题材的实验编排

4.4.3 科学还原事实真相的实验设计

第5章 中美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个案比较

5.1 《原来如此》与《流言终结者》多维度比较

5.1.1 传播主体比较

5.1.2 传播内容对比

5.1.3 传播渠道比较

5.1.4 传播受众对比

5.1.5 传播效果比较

5.2 《原来如此》与《流言终结者》比较结果

5.2.1 主要的共同之处

5.2.2 存在的主要差异

第6章 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提升策略

6.1 目前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的不足

6.1.1 科学严谨性欠缺

6.1.2 内容设置雷同

6.1.3 缺乏品牌效应

6.2 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提升策略

6.2.1 注重真实性与技术性的虚实转化

6.2.2 平衡娱乐功能与科学功能的博弈

6.2.3 创造品牌与收视的双赢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关于《原来如此》节目传播效果的问卷

附录C 关于《流言终结者》节目传播效果的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3年,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推出的《流言终结者》开肩了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的先河。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从2005年引进第一档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起,至今已有8年历史,经过引进、吸收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破解流言假说,稳定社会风气,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注入了一股新风。
  央视科教频道的《原来如此》、湖南卫视的《新闻大求真》、东方卫视的《1001个真相》作为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的优秀范本,能够反映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特征。
  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内容,主要在选题、题材类型、实验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中表现自己的独特性:①选题上,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根据科学性、实验性、争议性三要素进行议程设置,以受众需求为导向选择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②题材类型上,分为生活知识求证、影视情节实验、原理知识扩展以及自救知识普及四种类型。③科学知识分布上,主要以物理知识为主,化学知识和健康保健知识则平分秋色,紧随其后。
  表现形式上,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主要在主持人嘉宾、模型道具、声画搭配、实验编排设计上体现出自己特色:①主持人和嘉宾亲身加入实验操作中,增加了节目的客观性;②模型道具在简化实验的同时也降低了危险伤害,便于画面呈现;③声画的特色搭配真实还原出实验现场;④实验编排设计上,则通过同一主题深度挖掘或大型实验加生活小实验的模式进行实验设计来破解流言假说,还原事实真相。
  《原来如此》与《流言终结者》作为专业科学频道推出的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由于文化差异和媒介立场不同,在传播学上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其共性在于:重视传播主体的科学素养;以传递物理知识为主的传播内容;多渠道传播的发展形式;以高学历为主的受众定位;传播形式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缺乏科学严谨性是两档节目共同存在的问题。其差异在于:《原来如此》强调发挥科学家群体对实验的解读功能,《流言终结者》注重主持人在实验中的参与性;前者注重受众的细分化,后者则致力于受众覆盖面的广度;而在传播效果上,受众则对《流言终结者》的科学严谨性认可度更高。
  我国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应注重实验真实性与技术性的虚实转化,平衡节目的科学功能与娱乐功能,努力创造品牌与收视共赢的局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