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城市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6h】

当代城市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研究框架

第2章适应儿童心理特征的建筑空间基础理论依据及其分析

2.1儿童心理学

2.2儿童空间心理分析

2.3儿童在建筑空间中活动的特征

2.4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文化类建筑中儿童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2.5本章小结

第3章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的功能布局及空间尺度的设计研究

3.1儿童活动空间的功能布局特征与设计策略

3.2儿童活动空间的空间尺度的设计研究

3.3本章小结

第4章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的视触觉元素设计研究

4.1色彩的运用

4.2光线的引入

4.3材质的选择

4.4本草小结

第5章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的安全性设计研究

5.1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中功能布局的安全性设计

5.2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中娱乐设施的安全性设计

5.3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中建筑材料的安全性选择

5.4本章小结

第6章综合运用研究及实例设计

6.1功能布局、空间尺度与视触觉元素的共同设计原则

6.2设计思路的侧重点

6.3三种设计思路综合运用 --以常德市青少年活动、妇女儿童活动 、科技展示三中心为例

6.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儿童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主体,是各个层次最关注的一个群体,但同时也是容易忽视的一个群体。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自主活动能力的有限性,因此,儿童的活动空间大部分是包含儿童及成人两种群体的。因此在设计上,由于设计意识的淡薄,更多地是以成人的视角来给儿童设计使用的空间,缺乏对儿童适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及对于儿童心理偏好等方面的考虑,这必然会造成儿童与活动空间之间的隔阂。
  目前,教育职能已经成为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类建筑重要的一项社会职能,这类建筑以其大量的资源优势成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场所。“2006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青少年”,以及由广东省博物馆协会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基金会和北京洛德文化中心协办的“2016年博物馆儿童教育研讨会”都体现了博物馆、少年宫、儿童文化乐园等建筑在实际操作中儿童观众的重要性,儿童已经成为文化类建筑主要的受教育主体。
  同时,已开放的大量科技馆、博物馆实例中重展陈,轻教育以及轻场所本身的现象暴露出各文化馆建筑忽视儿童的现状。在文化类建筑中设置面向儿童的空间,为儿童提供相关的教育活动,是现今社会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这一点早已达成共识,但是如何在文化类建筑中设计出适合儿童参观游览学习的空间,一直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指导原则和设计方法。
  本文以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考察以及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详细地调查问卷等研究手段,并从文儿童心理学入手,了解儿童空间和儿童心理的关系及背景,梳理儿童行为和空间的关系,调查国内文化类建筑中儿童空间发展现状;探究适合于儿童的建筑空间;系统整理儿童对空间的心理需求、儿童观展特征和儿童活动组织特征,以此作为儿童空间研究的行为基础;在上述理论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儿童空间在功能布局、空间尺度、视触觉、安全性等方面的特征,并提出设计方法。望本文可以为在文化类建筑中设计儿童空间提供一定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