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寨工:人民公社时期的劳动管理——以山西省大寨村为个案
【6h】

大寨工:人民公社时期的劳动管理——以山西省大寨村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路径

四、“大寨工”词义解释

(一)工分的词典解释

(二)关于“大寨工”的解释

五、村庄概况

第二章 大寨工的缘起

一、大寨工出笼的背景

(一)集体劳动如何管理

(二)大寨先行一步

二、大寨工的形成:老办法基础上形成的新办法

(一)“死分活评”:基于劳动力的评估办法

(二)“定额管理,按件记工”:标准量化

(三)“分项计酬”:管理细化

第三章 大寨工的运行机理

一、大寨工的运行与演变

(一)“标兵工分,自报公议”:集中管理转向自我监督

(二)“标兵”变“标准活”:劳动力向劳动量的转变

(三)“标准工分”取代“标准活工分”:继续简化

二、大寨工的特点

(一)简便易行

(二)适于农业管理

(三)坚持群众路线

(四)按劳分配和政治教育并重

三、大寨工运行的条件

(一)组织灵活

(二)社员共识

(三)适合农村

第四章 大寨工的推广与终结

一、大寨工的推广

(一)有制度不繁琐:简便易行

(二)有差异不悬殊:尊重个体,集中统一

(三)干部参加劳动:夯实群众基础

(四)坚持思想领先:与国家大方向一致

二、大寨工的异变

(一)从评事向评人转变

(二)从思想领先向政治挂帅转变

三、大寨工的终结

第五章 讨论与小结

一、大寨工的内生及演变逻辑

二、大寨工:利益分配与集体行动效率

三、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小山村为分析单位,笔者试图将“大寨工”作为一个自变量来重点考察集体行动效率,并以大寨工的形成、运行、推广和终结过程为线索,考察大寨工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普通村庄的规则逐渐演变成为全国的一种公共政策。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将其总结为三个部分:一是大寨工的形成过程,大寨工的形成不仅与国家进入集体经济时代息息相关,也受到了大寨村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大寨工的运行机理,大寨工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作为一种劳动管理制度,大寨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在大寨村的运行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维持;三是大寨工的推广和终结过程,国家强制力的介入,造成了大寨工向全国的推广和异变,大寨工因为无法植入各地特殊的环境而引起了农民与村庄的矛盾,最终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终结而逐渐落幕。
  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探讨大寨工在人民公社时期重塑农村社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深入分析大寨工作为一种劳动管理制度在集体行动中解决的公平和效率问题。通过对大寨工形成、演变等整个动态变化过程的考察,笔者得出结论:第一,大寨工是特定环境下内生型产物,不能作为普适的经验推广;第二,大寨工的形成和运动存在着一定的合理之处,并在某些条件下对集体行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它。;第三,大寨工无法避免“搭便车”现象,从长期来看无法保证集体行动的公平和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