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
【6h】

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长江宜枝江段渔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评价

第三章长江荆江段渔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评价

第四章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掌握三峡工程兴建前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渔业生态环境的本底状况,客观分析和评价三峡工程兴建后对其影响,本文作者以分布于宜枝江段的宜昌中华鲟产卵场和荆江段的四大家鱼产卵场为重点研究对象,采用理化监测和生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三峡大坝蓄水前,连续几年(1997-2002年)调查了该江段水体的18项理化指标(水温、pH值、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氨氮、非离子氨、总磷、铜、锌、铅、镉、汞、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砷)、浮游生物和5项鱼体残毒指标(铜、锌、铅、镉、挥发酚)的现状。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首次确定了上述两个产卵场的水体理化项目本底值;依据渔业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等相关评价标准,分别利用标准指数法、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法、Kolkwitz和Marsson体系法和鱼体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所测定的大量数据进行了评价;同时,还提出了减免不利影响的保护对策。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宜昌中华鲟产卵场的水温、pH、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的观测值服从正态分布,非离子氨、铜、锌的观测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本底值(90%置信区间)分别为:水温18.6(18.5-18.7)℃、pH8.02(7.97-8.07)、悬浮物223.2(189.8-256.6)mg/L、高锰酸盐指数1.6(1.56-1.64)mg/L、非离子氨0.016(0.010-0.025)mg/L、总磷0.075(0.067-0.083)mg/L、石油类0.047(0.040-0.054)mg/L、铜0.012(0.010-0.014)mg/L、锌0.042(0.037-0.04.7)mg/L,铅、镉、汞、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和砷等测定项目的浓度低于其相应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或检出率极低,其本底值定为其相应分析方法检测下限。 2、标准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宜枝江段水温、pH值、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非离子氨、总磷、锌、铅、镉、汞、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砷等理化项目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但石油类等在极少数监测点超过标准值。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宜枝江段水质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能满足中华鲟产卵繁殖需要。 3、宜枝江段的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主要有5种:近缘大尾溞、矩形尖额潘、球状许水蚤、汤匙华哲水蚤、广布中剑水蚤;数量变化范围为0.5ind./L。 4、长江荆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的pH、溶解氧、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铜、锌的观测值服从正态分布,非离子氨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水温服从偏态分布。其本底值(90%置信区间)分别为:水温23.5℃、pH7.81(7.75-7.85)、溶解氧7.5(7.1-7.5)mg/L、悬浮物303.1(246.4-359.9)mg/L、高锰酸盐指数1.97(1.8-1.9)mg/L、非离子氨0.011(0.009-0.013)mg/L、总磷0.068(0.063-0.073)mg/L、铜0.017(0.016-0.019)mg/L、锌0.070mg/L(0.063-0.077)mg/L。挥发酚、六价铬、氰化物、砷、锌、铅、镉和汞等测定项目的浓度低于其相应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或检出率极低,其本底值定为其相应分析方法检测下限。 5、标准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荆江段水温、pH值、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非离子氨、总磷、锌、铅、镉、汞、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砷等理化项目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但铜等在极少数监测点超过标准值。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荆江段水质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能够满足四大家鱼产卵繁殖需要。 6、长江荆江段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58属,常见属为舟形藻属、针杆藻属、脆杆藻属、桥弯藻属、星杆藻属、异极藻属、菱形藻属、双菱藻属、等片藻属、直链藻属以及小环藻属等;年平均数变化范围为9.53-26.30×10<'4>ind./L。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并不随水体中无机氮和总磷的浓度变化而产生密切的相应变化,相关性很小。同期,该研究水域共检出浮游动物(不含原生动物)32种,状帆叶轮虫、尖削叶轮虫、椎尾水轮虫、汤匙华哲水蚤、颈沟基合溞、球状许水蚤等是常见种;年平均数变化范围为1.01-11.25ind./L。从浮游生物的指示性来判断,长江荆江段水体属于β-中污带。 7、鱼体残毒分析表明长江荆江段鱼类的绝大多数样品符合相关食品卫生标准,属于轻污染或微污染,主要污染物质是镉、铅和铜等。 8、针对该研究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现状和三峡工程兴建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满足鱼类繁殖水文条件、建设保护区、重建江湖联系以及严格控制污染源等保护宜枝江段渔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