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移情”与“反移情”--当前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研究
【6h】

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移情”与“反移情”--当前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界定

1.3.1 社会工作本土化

1.3.2 移情

1.3.3 反移情

2 文献及研究设计

2.1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综述

2.1.1 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认识

2.1.2 对本土文化的认识

2.2 移情和反移情

2.3 社会工作伦理与本土伦理困境的研究综述

2.4 研究述评

2.5 研究设计

2.5.1 研究思路

2.5.2 研究内容

2.5.3 研究方法

3 社会工作本土化“移情”“反移情”实务分析

3.1 “正向移情”移情分析

3.2 “负向移情”移情分析

3.3 “正向反移情”移情分析

3.4 “负向反移情”移情分析

4 社会工作本土化“移情”和“反移情”伦理困境原因分析

4.1 内生原因:本土社会结构的“非单一-复合型”人际关系

4.2 案例“正向移情”原因分析

4.2.1 “非单一-复合型”社会结构影响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正向移情”

4.2.2 案主未了解和实践服务的专业关系界限和性质

4.2.3 社会工作者未能时刻保持双方专业关系的审查

4.3 案例“负向移情”原因分析

4.3.1 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案主情感处理不当,激发案主情绪

4.3.2 案主未了解和实践服务的专业关系界限和性质

4.4 案例“正向反移情”原因分析

4.4.1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脱节,社会工作者缺乏“移情”敏锐度

4.4.2 “非单一-复合型社会结构”影响社工惯性社会行为

4.4.3 本土社会工作伦理指导性不足,社会工作者无所无所适从

4.4.4 社会工作机构以完成任务为纲,机构监督督导,支持功能不足

4.4.5 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移情”催化社会工作者“正向反移情”

4.5 案例“负向反移情”原因分析

4.5.1 社会工作者对职业伦理和专业价值观认同感不足,内化程度不足

4.5.2 社会工作机构以完成任务为纲,机构监督督导、支持功能不足

5 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移情”和“反移情”伦理困境

5.1 本土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中的正功能分析

5.1.1 “移情、反移情”背后也是专业介入的契机

5.1.2 “移情”“反移情”行为的适当处理有助于拉近服务双方心理距离

5.1.3 适当的“移情”“反移情”有利于案主情绪宣泄

5.2 本土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中的负功能分析

5.2.1 “移情”和“反移情”可能造成两性情感、利用等危害

5.2.2 “移情”和“反移情”可能导致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性丧失

5.2.3 “移情”和“反移情”可能导致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公信力丧失

6 结论和讨论

6.1 结论

6.1.1 正确认识本土“移情”和“反移情”伦理困境的正负功能

6.1.2 发展本土社会工作道路,建立本土社会工作伦理规范

6.2 讨论

6.2.1 “人才建设”——加强社会工作者伦理敏锐度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

6.2.2 “伦理建设”——建立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伦理规范和处理机制

6.2.3 “程序建设”——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督导和审查,并给予社工专业支持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