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及对中医学影响的研究
【6h】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及对中医学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殷周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神学为本源,以巫为载体,发轫了中医学理性思维

3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人与宇宙共体”为特征,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准则,赋予了中医学整体观念

3.1《周易》的“天人合一”观

3.2儒家的“天人合一”观

3.3道家的“天人合一”观

4秦汉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气为特质,以阴阳五行为构架,奠定了中医学物质基础

5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天人同理”为模式,以“格物穷理”为手段,深化了中医学学术体系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命题,其特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并对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大概说来,可分为四个阶段:1、殷周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神学为特质,以"巫"为载体,基本源在于远古巫师的通神灵、接祖先,这一观念在医疗活动中得以体现,因此人类早期的医学具有鲜明的巫医特征.2、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人与宇宙共体为特征,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为准则(即人类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中医学汲取《周易》人与宇宙共体整体思想观念,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念;儒家"天人合一"体现在中庸思想上的"和"的概念,使中医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和谐统一的理论体系;道家"天人合一"观中人与"道"为一的认识,使中医学进一步在生理、病理、治则、养生诸方面确立了顺应自然的观念.3、秦汉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气为物质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构架,使中医学形成了较完整的以"气—阴阳—五行"为基本模式的四时五行脏象学说体系.4、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天人同理"为模式,以"格物穷理"为手段,使中医命门学派医家建立了"太极(命门)—阴阳—五行(脏腑)"生命模式,并以此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对"天人合一"观不同历史时期特质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中医学理论形成的轨迹和脉络,为进一步发展中医学奠定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刘星;

  •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
  • 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永年;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医学哲学;
  •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特质; 中医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