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沉积法制备Co--P、Co--Mo--P电极材料及其析氢性能的探究
【6h】

电沉积法制备Co--P、Co--Mo--P电极材料及其析氢性能的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目前主要的制氢方法

1.1.1化石燃料制氢

1.1.2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1.1.3生物制氢

1.1.4金属氢化物水解或醇解制氢

1.1.5电催化分解水制氢

1.2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分类及研究现状

1.2.1贵金属及其复合材料

1.2.2非贵金属及其复合材料

1.2.3非金属电催化析氢材料

1.3 CoP做催化剂研究现状分析

1.3.1 CoP电催化剂研究

1.3.2 CoP其他应用

1.4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本文的研究意义

1.4.2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实验部分

2.1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2.1.1实验药品

2.1.2实验仪器

2.2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2.3材料表征研究方法

2.3.1能谱分析

2.3.2扫描电子显微镜

2.3.3 X-射线衍射

2.4电极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和稳定性测试

2.4.1线性扫描伏安法

2.4.2塔菲尔曲线

2.4.3电化学阻抗谱

2.4.4双电层电容

2.4.5稳定性测试

2.5本章小结

第3章Co-P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析氢性能探究

3.1引言

3.2 Co-P电极的制备

3.3 Co-P材料表征

3.3.1 EDS及XRD分析

3.3.2 SEM表征

3.4 Co-P析氢性能的探究

3.4.2搅拌速度对Co-P析氢性能的影响

3.4.3温度对Co-P析氢性能的影响

3.4.4电沉积时间对Co-P析氢性能的影响

3.4.6电沉积工艺条件调整前后制备的Co-P析氢性能对比

3.5 Co-P析氢稳定性测试

3.6本章小结

第4章Co-Mo-P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析氢性能探究

4.1引言

4.2 Co-Mo-P电极的制备

4.3.1 EDS及XRD分析

4.3.2XPS分析

4.3.3 SEM表征

4.4 Co-Mo-P析氢性能测试

4.4.2钼酸钠浓度对Co-Mo-P析氢性能的影响

4.5 Co-Mo-P析氢稳定性测试

4.6 Co、Co-P、Co-Mo-P、Pt电催化析氢性能对比

4.6.1 LSV测试

4.6.2 EIS测试

4.6.3 Co-P、Co-Mo-P双电层电容测试

4.7本章小结

第5章Co-Mo-P@NPS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析氢性能探究

5.1引言

5.2 Co-Mo-P@NPS电极的制备

5.3材料表征

5.3.2 SEM表征

5.4 Co-Mo-P@NPS析氢性能测试

5.4.2电沉积Co-Mo-P的电流密度对Co-Mo-P@NPS析氢性能的影响

5.5 Co-Mo-P@NPS析氢稳定性测试

5.6 Co-Mo-P与Co-Mo-P@NPS电催化析氢性能对比

5.6.1 LSV测试

5.6.2 EIS测试

5.6.3 Co-Mo-P、Co-Mo-P@NPS双电层电容测试

5.7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氢气因其清洁、可再生、高能量密度的特点而成为最有前途的替代燃料。电解水中的阴极反应(即析氢反应HER)是制取高纯度氢气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而HER高效电催化剂的研究是制氢的关键。尽管铂基催化剂在析氢反应上表现出了优异的活性,但由于其价格昂贵、资源短缺,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它在工业上的应用。多年来,已开发出许多钴基磷化物作为用于HER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制备Co-P@Ni、Co-Mo-P@Ni、Co-Mo-P@纳米多孔银(NPS)@Ni电极材料,通过SEM、XRD、EDS、XPS等测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线性电位扫描、循环伏安、计时电流、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测试分析来研究电解水析氢性能,以期得到高效、廉价的HER催化剂来替代贵金属铂。 本文通过对电沉积法在金属Ni基底上制备Co-P的工艺条件的探索,得到催化析氢性能较佳的Co-P@Ni电极材料。在此基础上,以钼酸钠为Mo源加入到镀液中,通过电沉积方法得到Co-Mo-P@Ni电极材料。在1mol·L-1KOH的碱性溶液条件中测试Co-Mo-P@Ni的电化学催化析氢性能。实验结果证明了CoMo之间的协同作用提升了材料的析氢性能,在10mA·cm-2的电流密度下析氢过电位由255mV降低至112mV,塔菲尔斜率由134mV·dec-1降低至91mV·dec-1,析氢活性显著得到提升,且经过计时电流法和5000圈循环伏安法测试得出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在金属镍片上先电沉积银锡合金,再通过去合金的方法去除合金中的锡原子,制备了纳米多孔银结构,然后通过电沉积法将Co-Mo-P负载在NPS上,并测试其在碱性条件下的析氢性能。结果表明Co-Mo-P@NPS@Ni的析氢过电位在10mA·cm-2时比Co-Mo-P@Ni低36mV,在100mA·cm-2二者性能趋于一致,相差无几。通过测试CV曲线计算双电层电容可以看出Co-Mo-P@NPS@Ni比Co-Mo-P@Ni拥有更多的电化学反应活性面积,即拥有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并且Co-Mo-P@NPS@Ni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析氢稳定性。

著录项

  • 作者

    孔玉;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殷金玲;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电工材料;
  • 关键词

    电沉积; 法制备; 电极材料; 析氢性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