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昆虫群落结构及生态位研究
【6h】

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昆虫群落结构及生态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概况

1.1.1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

1.1.2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及意义

1.1.3 昆虫群落研究在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上的应用

1.2 昆虫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概况

1.2.1 昆虫群落生态学的概念

1.2.2 昆虫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2.3 昆虫群落的研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

1.3 昆虫群落生态位研究概况

1.3.1 生态位的概念

1.3.2 生态位的研究方法

1.3.3 生态位在昆虫生态学中的应用

1.4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概况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发展历程

2.2 地理位置

2.3 土壤水文

2.4 植物资源

2.5 动物资源

2.6 真菌资源

2.7 保护价值

3 原始林与不同林分类型人工林恢复区域昆虫群落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样地设置

3.1.2 调查方法

3.1.3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林型昆虫群落组成

3.2.2 不同林型昆虫类群及主分量分析

3.2.3 不同林型昆虫群落多样性特征指数分析

3.2.4 不同林型昆虫群落多样性时间动态

3.2.5 不同林型昆虫群落稳定性分析

3.2.6 不同林型昆虫群落的排序

3.3 本章小结

4 原始林与不同植被类型恢复区域蛾类群落的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样地设置

4.1.2 调查方法

4.1.3 数据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植被区域蛾类群落组成

4.2.2 不同植被区域蛾类群落的优势种类

4.2.3 不同植被区域蛾类群落的种-多度关系

4.2.4 不同植被区域蛾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4.2.5 不同植被区域蛾类群落的相似性分析

4.2.6 不同植被区域蛾类群落的排序

4.3 本章小结

5 凉水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生态位分析

5.1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5.1.1 样地选取

5.1.2 研究方法

5.1.3 数据分析及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原始林和各人工林昆虫类群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5.2.2 原始林和各人工林昆虫类群的生态位宽度

5.2.3 原始林和各人工林昆虫类群的生态位比例相似性

5.2.4 原始林和各人工林昆虫类群的生态位重叠

5.3 本章小节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对2013年5-9月和2014年5-9月,通过扫网、巴氏罐诱以及灯诱等多种方式,在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恢复区域的调查取得的昆虫数据进行分析。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结构组成、各类群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保护区森林恢复情况提出了评价及建议。
  (1)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林与不同林分类型人工林恢复区域昆虫群落进行了研究。选择位于保护区内4种典型林型,进行了昆虫群落的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1712号,隶属于10目81科293种,其中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对不同林型昆虫群落稳定性分析得知,人工落叶松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结构相对于其他林型更为稳定。通过主分量分析发现,各林型中捕食性和中性昆虫对昆虫群落稳定性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增加捕食性昆虫种类和数量能增强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昆虫群落的极点排序表明,人工红松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之间环境差异相对较小。综合昆虫群落的各项分析结果认为,相比原始林,人工兴安落叶松林昆虫种类偏少,人工云杉林林内天敌昆虫所占比例低,人工红松林群落物种数相对于昆虫总个体数显著偏少。
  (2)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林与不同植被类型恢复区域的蛾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位于保护区内的4个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蛾类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蛾类标本56079号,隶属于28科598种,其中夜蛾科、尺蛾科为优势类群,豆卷叶野螟、头橙荷苔蛾、一色兜夜蛾等为小兴安岭地区优势种。对蛾类群落的种-多度关系分析得知,四个区域蛾类分布都更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假说。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多样性为Ⅳ>Ⅲ>Ⅱ>Ⅰ;均匀度为Ⅳ>Ⅲ>Ⅱ>Ⅰ;优势集中性指数为Ⅰ>Ⅲ>Ⅱ>Ⅳ。相似性分析和群落排序结果表明各植被恢复区域与原始林蛾类群落均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研究认为小兴安岭地区蛾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稳定,环境条件良好。
  (3)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各类群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选择了凉水自然保护区的5种典型林型中的昆虫进行采样,共获得昆虫标本14224号,隶属于11目97科383种,其中膜翅目和双翅目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较高,对时间和空间资源利用更充分。各主要昆虫类群之间生态位重叠比例和生态位相似比例均较高,存在着种间竞争的现象。蜘蛛类与昆虫群落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昆虫群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各昆虫类群空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明显高于时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空间资源的利用上更为相似,说明凉水自然保护区各林型环境条件相近,各人工林恢复情况接近原始林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