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af激酶抑制蛋白和磷酸化Raf激酶抑制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h】

Raf激酶抑制蛋白和磷酸化Raf激酶抑制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前列,多数病例在确诊时己属中晚期。目前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许多病人最终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30%~40%,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研究表明,胃癌不良的预后与胃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有关,而究其原因则可能是诸多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发生了改变,找出这些与肿瘤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并阐明其在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对肿瘤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胃癌仍占各种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胃癌有2/3的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尤以日本、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高发。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40万,死亡30万,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同时也使患者乃至整个社会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的重要因素。保守计算,如果每个胃癌病人年医疗费用1万元,每年新增费用即达40亿元。由于胃癌病人发现时大部分属于中晚期,临床治愈率很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另外,由于胃癌病人多为男性中壮年,是社会和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一个胃癌病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巨大的负担和痛苦。胃癌是一个逐渐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早期无症状,绝大多数病人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目前我国的病人多是因症就诊,因此早期胃癌诊断率很低,不足10%,而早期胃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90%,Ⅱ期为66%,Ⅲ期为51%,而晚期胃癌仅为14%。因此对于胃癌,预防胜于治疗,通过调整公共卫生资源和策略,战略前移,把重点从治疗转向癌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已成为全球肿瘤研究者的共识。目前我国胃癌防治的现状是“三低一高”,即发病率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根治率低,5年生存率低。与国际胃癌防治水平先进的日本、韩国比较,中国在胃癌防治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可能与诊断、治疗、甚至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就诊时病期偏晚。因此,积极进行有效的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提高胃癌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探讨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和磷酸化Raf激酶抑制蛋白(Phosphorylated 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P-RKIP)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胃癌手术大体标本80例。入选条件为:术前未接受化疗和放疗及免疫治疗第一次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学确诊,并按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分为两组:高/中分化组65例及低分化组25例,前者包括乳头状及管状腺癌,后者含有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KIP和P-RKIP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分析RKIP和P-RKIP蛋白的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KIP的阳性率分别为20.0%、80.0%,胃窦腺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RKIP阳性率分别为26.3%、73.7%;胃癌组织RKIP和P-RKIP染色平均值分别为0.563±0.895和0.519±0.476,对应癌旁正常组织RKIP和P-RKIP染色平均值分别为1.182±0.752和0.933±0.513。胃癌组织中RKIP和P-RKIP的表达低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KIP和P-RKIP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KIP和P-RKIP表达的减少或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紧密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