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具有本征非晶硅钝化层的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6h】

具有本征非晶硅钝化层的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问题

1.1.2 太阳能的优势

1.2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1.2.1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过程

1.2.2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1.3 HIT电池简介

1.3.1 HIT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原理

1.3.2 HIT电池的发展进程

1.4 文章主要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沉积系统

2.1.1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系统

2.1.2 磁控溅射仪

2.1.3 高真空蒸发镀膜仪

2.2 表征手段

2.2.1 椭圆偏振光谱仪

2.2.2 拉曼散射光谱仪

2.2.3 X射线衍射仪

2.2.4 I-V特性曲线

3 本征非晶硅钝化层对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方法

3.2 本征层厚度对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

3.3 本征层功率密度对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

3.4 本征层沉积气压对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

3.5 单晶硅表面氢处理时间对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

3.6 本征层硅烷浓度对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退火处理对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

4.1 退火时间对无本征钝化层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

4.2 退火处理对有本征钝化层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异质结太阳电池制备工艺的探索

5.1 无本征钝化层异质结电池的制备

5.2 改变ITO电极的溅射功率

5.3 双面ITO异质结电池的制备

5.4 先镀Al背电极后镀ITO正电极

5.5 具有栅线异质结电池的制备

5.6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与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带有本征非晶硅薄层的异质结(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HIT)太阳电池,兼有晶硅电池高效率和薄膜电池工艺简单的优势,成为全球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日本Panasonic采用背接触技术将HIT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至25.6%,为世界最高水平。该电池实用面积为143.7cm2,厚度小于100μm,充分说明其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巨大潜能。而国内HIT电池的最高效率仅为17.36%(1.2cm2),理论基础和产业化水平都比较落后。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主要围绕异质结电池的核心技术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1)研究了本征室氢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本征非晶硅钝化层厚度和沉积条件对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在氢处理时间tH=50s,本征层厚度di=5nm,功率密度Pw=50mW/cm2,沉积气压Pr=0.5torr,硅烷浓度SC(%)=8%的优化参数下,制备的异质结电池开路电压达到673mV,转换效率达到9.106%。
  (2)研究了退火对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对于无本征钝化层的异质结电池,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电池性能先变好后变坏,在60min时退火效果最佳。这是由于适当时间的退火能减小界面缺陷态密度,改善电池电极接触性。对于具有本征钝化层的异质结电池,退火使电池性能变差。原因是:60min退火时间过长,使本征非晶硅薄膜晶化,薄膜中氢溢出,无法有效饱和界面悬挂键,影响本征层的钝化效果。
  (3)为了提高FF,探索了电池制备工艺。分别是:
  1)首在硅片正面先后沉积P型窗口层和ITO前电极,然后蒸镀铝背电极。
  2)改变1)中ITO电极的溅射功率。
  3)在1)中铝背电极蒸镀前,先溅射一层厚约50nm的ITO薄膜,形成双面ITO电池。
  4)沉积P型窗口层后,先镀Al背电极后镀ITO前电极。
  5)增加电池面积至2×2cm2,并在ITO前电极上引入铝栅线。经过对比分析后得知:用工艺1)制备的电池FF最高,性能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