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红拳在陕西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6h】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红拳在陕西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1.1.2 保护红拳发展的需要

1.1.3 顺应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研究

1.2.3 “非遗”视角下武术的研究

1.2.4 红拳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任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高校开展红拳的现状

3.1.1 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拳的认知程度

3.1.2 陕西高校红拳教学资料配备

3.1.3 陕西高校红拳课程教学安排

3.1.4 开展红拳课程高校的师资力量

3.2 制约高校红拳传承与发展的因素

3.2.1 职能部门支持力度缺乏

3.2.2 传承与保护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

3.2.3 师资力量的匮乏

3.2.4 外来体育文化冲击

3.3 成功申报“非遗”为红拳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带来的机遇

3.3.1 “非遗”保护政策为红拳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予以支撑

3.3.2 有利于红拳科学、系统、规范的得以保护与传承

3.3.3 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3.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陕西高校红拳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3.4.1 加强政府指导力度,完善高校红拳保护机制

3.4.2 将红拳纳入教育体系,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3.4.3 与时俱进丰富传承内容,注重内涵的发掘与创新

3.4.4 开展红拳传承人培训,提高红拳传承队伍质量

3.4.5 成立高校文化研究会,加快红拳的传承与发展

3.4.6 编写红拳教材,制定校园红拳段位制的考评机制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15年两会召开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代表与委员们所关注的热点,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写入政府报告中,可见国家对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但随着文化多元化社会的到来,红拳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与国家所倡导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是相脱节的。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对红拳的濒危局面,如何挖掘与保护是当前红拳的传承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鉴于此,本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红拳在陕西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5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且全面的了解。研究结果如下:(1)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拳有着不同程度的认知,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认知差距,即教师认知程度高于学生;(2)当前陕西地区有6所高校均以选修或必修的不同形式开设了红拳课程,且配有相应的课程大纲,但尚无配套教材,授课内容也多以套路为主,个别学校还针对自身情况出台了红拳相关的惠利政策;(3)目前陕西高校武术教师的年龄以36-45岁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多数具有硕士及以上文凭,但就教师专项而言,仅有3名专业红拳教师,专业教师数量匮乏;(4)职能部门支持力度缺乏、红拳的传承与保护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师资力量匮乏和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等4大因素制约了红拳在陕西高校的传承与发展;(5)成功申报“非遗”为红拳在陕西高校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针对红拳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府指导力度,完善高校红拳保护机制;(2)将红拳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3)与时俱进丰富传承内容,注重内涵的发掘与创新;(4)开展红拳传承人培训,提高红拳传承队伍质量;(5)成立高校文化研究会,加快红拳的传承与发展;(6)编写红拳教材,制定校园红拳段位制的考评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