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牡丹芍药远缘杂交胚珠、胚培养及F1代种子萌发的研究
【6h】

牡丹芍药远缘杂交胚珠、胚培养及F1代种子萌发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牡丹芍药杂交育种研究现状

1.1.1 牡丹亚组间的远缘杂交

1.1.2 牡丹芍药组间远缘杂交

1.2 胚挽救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

1.2.1 胚挽救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1.2.2 胚挽救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

1.2.3 胚挽救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

1.3 胚挽救研究状况

1.3.2 胚培养

1.4 F1代杂交种子萌发

1.4.1 种子休眠的原因

1.4.2 打破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的方法

1.4.2 打破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花粉的采集与贮藏

2.2.2 花粉活力测定

2.2.3 正、反杂交试验

2.2.4 正、反交授粉结实率

2.2.5 杂交胚珠培养

2.2.6 杂交种胚培养

2.2.7 F1代杂交种萌发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粉活力测定

3.2 正、反交结实率对比

3.3 胚珠培养的影响因素

3.3.1 胚龄对胚珠生长的影响

3.3.2 培养基对胚珠生长的影响

3.4 胚培养的影响因素

3.4.1 不同初代培养基对反交胚生长的影响

3.4.2 不同继代培养基对反交胚继代生长的影响

3.4.3 不同生根培养基对反交幼苗生根生长的影响

3.5.1 不同GA3浓度处理对反交种子生根的影响

3.5.2 不同GA3浓度处理对反交F1代成苗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3.1 不同胚龄对正反交胚珠的影响

4.3.2 不同培养基对正反交胚珠生长的影响

4.4 杂交种胚培养

4.4.1 初代培养基对反交胚生长的影响

4.4.2 继代培养基对反交胚生长的影响

4.4.3 生根培养基对反交胚生长的影响

4.5 F1代杂交种子萌发

4.5.1 不同处理对反交种子生根的影响

4.5.2 不同GA3浓度处理对反交种子荫发成苗的影响

5 问题及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胚珠与胚培养是影响牡丹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技术。本文以芍药品种‘粉玉奴‘(Paeonia lactifloia‘Fenyunu’),牡丹品种‘凤丹白’(Paeoma suffruticosa‘Fengdanbai’)为亲本,分别进行正、反远缘杂交。通过测定贮藏的亲本花粉的活力,将杂交亲本花粉贮藏过程中的活力变化进行比较;对正、反交结实率进行了统计,确定了最佳杂交方式;通过对败育前的正、反交胚珠与胚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胚龄及不同培养基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了沙藏和不同GA3处理对促进F1代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在贮藏一年的条件下,‘凤丹白’与‘粉玉奴’花粉活力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呈逐渐下降趋势,‘粉玉奴’花粉活力比‘凤丹白’低10.5%,但在授粉第1d达到58.6%。这说明了即使在牡丹芍药花期不遇的情况下,也可使用贮藏的芍药花粉进行远缘杂交。
  2.提高杂交结实率对于牡丹杂交育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杂交组合是影响结实率的关键。本实验中,正交所得杂交种结实率仅为7%,而反交杂交种结实率高达100%,凤丹白♀×粉玉奴♂(反交)的结实率明显高于粉玉奴♀×凤丹白♂(正交),这可能是与‘凤丹白’的生长势、结实力强有一定的关系。
  3.胚珠离体培养的初阶研究表明:胚珠的胚龄明显影响离体培养效果,发育初期(≤15d)的胚珠培养不成功。龄期9d,10d的正交胚珠膨大率较高,存活时间相对较长;龄期11d、12d、13d的反交胚珠在初期培养过程中生长迅速,培养60d时全部转绿且膨大率相对较高,但均在培养60d后逐渐停止生长并相继死亡。对正交胚珠初代培养45d后发现,培养基MS+NAA0.5mg/L+IBA0.5mg/L+3%蔗糖上的胚珠生长的各项指标相对较好;反交胚珠初代培养60d后发现,培养基MS+NAA0.5mg/L+IBA1.0mg/L+3%蔗糖上的胚珠生长的各项指标相对较高。在继代培养中,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胚珠,都在培养80d后开始停止生长并逐渐死亡。
  4.胚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种类不同,对胚的诱导分化也有所不同。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对杂交种胚正常生长的初代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后,认为MS+6-BA1.0mg/L+NAA0.1mg/L+3%蔗糖上胚的膨大率,抽芽率及整齐度相对较高,是较好的初代培养基。将初代培养基上的幼苗转移至继代培养基上,30d后统计各项指标发现,各项指标最优的配比为MS+IBA02mg/L+GA30.2mg/L+6-BA0.2mg/L+3%蔗糖,其次为MS+IBA0.1mg/L+GA30.3mg/L+6-BA0.2mg/L+3%蔗糖。本试验在生根培养30d后发现,MS+IBA03mg/L+NAA0.2mg/L+3%蔗糖的培养效果较好,根状突起较多,根数及根长都相对较高。
  5.F1代杂交种子萌发结果表明:沙藏和GA3处理可提前杂交种子的萌发根时期,且发根率和主根长≥3cm的百分率均较高。其中,处理2(300mg/L GA3)可获得最高生根率(88.75%)和主根长≥3cm百分率(2208%)。适宜的根长对打破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根长≥3cm的杂交种子进行GA3处理解除上胚轴休眠的效果较好,其中,处理1(100mg/L GA3浸泡2h)抽芽率、抽茎率、整齐度等各项指数最高,能够催化种子迅速萌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