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软件过程度量在软件过程改进中的应用
【6h】

软件过程度量在软件过程改进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

1.3.1 CMM中的软件过程度量

1.3.2 ISO9001/9000-3系列标准中的软件过程度量

1.3.3其它软件质量体系中的软件度量研究状况

1.4本文的工作和组织结构

1.4.1本文的工作

1.4.2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基于CMM的软件过程度量

2.1 CMM的理论体系

2.1.1 CMM概述

2.1.2 CMM专业术语

2.1.3 CMM体系结构

2.2我国CMM/CMMI现状分析

2.2.1我国CMM实施现状

2.2.2 CMM2级分析

2.3 CMM所关心的度量要素分析

2.3.1 CMM与软件过程度量的关系

2.3.2 CMM中的过程度量要素

第3章ISO9001/ISO9000-3中的软件过程度量

3.1 ISO9000系列标准介绍

3.2 ISO9000系列标准所关心的过程度量的要素

第4章过程度量的建模方法

4.1常见的几种过程度量建模方法

4.2 GQM建模方法

4.2.1 GQM基本概念

4.2.2 GQM方法阶段

4.3 GQM-D建模方法

4.4GQ(I)M建模方法

4.5 GQ(I)M-D建模方法

4.5.1基本定义

4.5.2 GQ(I)M-D方法

4.6小结

第5章过程度量的研究与分析

5.1过程度量目标的确定

5.2过程度量模型的确定

5.3可度量软件过程的建立

5.4度量结果的分析与显示

5.4小结

第6章过程度量工具实现

6.1设计说明

6.1.1系统功能

6.1.2系统权限

6.1.3系统开发思路

6.1.4系统开发框架

6.2数据结构说明

6.3度量结果数据分析

6.3.1任务进度

6.3.2缺陷统计

6.3.3工作量

6.4过程度量工具介绍

6.5小结

第7章结束语

7.1本文工作总结

7.2本文工作意义

7.3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如何实施软件质量保障,成为软件工程研究的一个领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达到一个共识,就是软件企业要想生产出质量符合标准的软件产品,必须有一套成熟的软件过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 y Model,简称CMM)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一套对软件过程的管理、改进与评估的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软件过程改进,而所有的过程改进都离不开对软件过程的度量.我国软件企业规模始终不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套稳定的软件过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加入了CMM认证的行列.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由于自身观念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没有实行过程改进活动,因此作为过程改进之基础的过程度量就显得尤为重要.CMM模型只是提供了一个软件企业建立成熟软件过程的框架,对缺乏实践经验的软件企业来说,执行起来有相当的困难.该文正是基于此原因,对软件过程的特点和CMM、IS09000系列等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最终根据中国大多数软件企业没有通过CMM2级认证,整体软件水平较低这一特点,提出针对CMM2级的度量模型,通过CMM2级的关键过程域和关键实践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基于我国软件企业的实际现状,以提高研究的实用性为目的,提出一套针对CMM2级的度量过程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可度量的组织软件过程,在项目执行时可以将该软件过程剪裁为项目软件过程.将度量计划列入项目计划,使过程度量也成为可剪裁的.这样,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之中,将度量所需的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在项目执行中和结束时就可以得出度量结果,有利于软件企业对其组织过程和项目过程的性能指标有一个量化的认识,从而达到软件过程改进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