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喀斯特白云岩石漠化区域不同生境条件下苔藓植物多样性及芽胞特征研究
【6h】

喀斯特白云岩石漠化区域不同生境条件下苔藓植物多样性及芽胞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附录四: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贵阳鹿冲关森林公园位于贵州中部,是发育在白云岩上的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区,其中有部分石漠化片段,多样化的生境为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探讨苔藓植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环境适应性特征和生存策略,以喀斯特石漠化区域不同生境条件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从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群落演替模式、芽胞繁殖特征等做了以下研究。 经鉴定苔藓植物组成共有12科30属94种,其中藓类植物11科29属91种,苔类植物1科1属3种。以为丛藓科Pottiaceae优势科的群落组成为主体。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与生境条件密切相关。交织型苔藓能适应针阔混交林潮湿生境,而在人工沟渠平铺型和交织型适应更快改造生境。研究区域内苔藓群落共122个,其中纯群落占22.13%,扭口藓属Barbula参与了各环境下的优势群落构成。采用“样方法”、PCA排序等研究群落特征及演替模式。通过PCA构建建群种演替规律为:瘤鳞地钱粗鳞亚种Marchantia papillata subsp. grossibarba→长尖扭口藓 Barbula ditrichoides→北地扭口藓Barbula fallax,但在各生境条件群落的构成模式出现差异,形成以适应环境的多种优势种少量伴生种的群落模式。 在各生境条件下具无性芽胞苔藓占28.72%,丛藓科和真藓科Bryaceae为具芽胞苔藓优势科,芽胞在数量、着生位点、形态、颜色、大小等均具有显著差异,硬叶扭口藓Barbula rigidula芽胞最多可达2230个/株,沙氏真藓Bryum sauteri最少仅为8个/株。仅在裸露白云岩出现位于假根的芽胞,也仅在人工沟渠出现大量营无性繁殖的苔类植物,使得人工沟渠生境样方芽胞密度最大达到了2852.63个/m2。藤刺灌木丛出现具芽胞苔藓植物比例最高为32.35%,具芽胞苔藓丰富度最高为2.27,芽胞数量变化范围也最大,长尖扭口藓和舌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barbuloides均在藤刺灌木丛表现样方芽胞密度最大。表明苔藓植物更偏向于选择在藤刺灌丛阶段利用适宜环境进行芽胞繁殖以达到扩增种群数量的目的。此外还发现,金黄银藓Anomobryum auratum相较于裸露白云岩生境在针阔混交林芽胞密度最大,为637.76个/m2,而芽胞银藓Anomobryum gemmigerum则在裸露白云岩最大为8840个/m2,同种苔藓植物在自身芽胞繁殖上对生境的选择存在差异。为苔藓植物生态学、繁殖生态学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