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东石人嶂钨矿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与钨矿化关系探讨
【6h】

广东石人嶂钨矿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与钨矿化关系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及地理位置

1.3 前人研究区及邻区研究成果综述

1.4 研究区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1.5 本次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1.6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5 区域矿产分布及矿化类型

第3章 矿区地质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床地质特征

第4章 矿区花岗岩类地质特征

4.1 矿区花岗岩主要类型

4.2 隐伏莲花山岩体空间分布特征

4.3 矿区花岗岩岩相学

第5章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5.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5.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5 同位素特征

5.6岩体成因及构造意义

第6章 隐伏花岗岩体与钨矿化关系研究

6.1 岩石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

6.2 花岗岩侵位机制及内部构造与成矿关系

6.3 成矿年龄与成岩年龄初步研究

6.4 小结

第7章 花岗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石人嶂钨矿地处粤北钨矿化集中区北东部,是国内较为典型的“五层楼”石英脉型钨矿。由于长期开采,现在已属于资源严重危机矿山,寻找接替资源已迫在眉睫。
  本论文依托导师主持的国家项目,在分析总结前人和矿山科研、勘探、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观察、样品采集及室内综合对比研究,运用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以及矿床学等理论研究方法,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入手,重点对矿区莲花山隐伏花岗岩体的产状、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钨矿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对花岗岩成矿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石人嶂钨矿发育有莲花山花岗岩、洞口山石英斑岩、柑子园斑状白云母花岗岩和梧桐窝闪斜煌斑岩岩脉,其中莲花山花岗岩体与钨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岩体以莲花山突起为中心,边缘相为白云母花岗岩,过渡相为二云母花岗岩。
  2.莲花山花岗岩体主要由两期岩浆侵入体构成,分别为早期斑状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体和晚期二长花岗岩体,二者之间呈侵入接触关系。结合岩石岩相学研究成果,晚期二长花岗岩体在垂向上自上而下又可细分为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三种岩石类型,均呈渐变接触,与早期斑状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共同构成矿区隐伏岩体的垂向分布模式。
  3.通过对隐伏花岗岩体主量、微量、稀土元素、铅、氧同位素研究成果,表明莲花山隐伏岩体为强过铝质、高硅、富碱,高度分异演化的S型花岗岩,岩浆物质来源于成熟度较高的陆壳物质,源岩主要为贫砂质的泥质岩,属大陆地壳熔融而成。两期侵入体为同源岩浆演化分异结晶的产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构造背景整体上处于同碰撞造山大地构造环境,并有向板内花岗岩转化的趋势。
  4.综合研究矿区隐伏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演化分异特征、构造特征及岩浆侵位机制,表明莲花山花岗岩体与南岭地区W成矿花岗类岩相似,岩体具有一定的成矿性,特别是深部高演化分异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与区域成矿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基本一致,推测为矿区成矿母岩。
  5.多期性、继承性和复合性岩浆侵位为钨矿化提供了有利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石人嶂钨矿床主要发育于莲花山隐伏岩体的西侧,矿区各组脉带总体向西倾伏,富矿段侧伏方向与之相同,严格受岩体接触带控制。
  6.结合南岭地区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及主要成岩成矿时代特征,石人嶂钨矿形成于燕山运动中晚期后造山阶段挤压向拉张环境转换前期环境中,为南岭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产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