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夏季南海北部温跃层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6h】

夏季南海北部温跃层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概述

第2章南海北部地形及动力特征

第3章COHERENS模型介绍

第4章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第5章南海北部温跃层特征模拟结果分析

第6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温度是物理海洋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温跃层现象更是生产实践所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对温跃层的研究深受众多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和研究在云量、海表面风速、海表大气压、相对湿度和海表大气温度等气象因子的作用下,南海北部温度的分布特征,运用垂向梯度法计算了该海域温跃层的特征并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海面风场对温跃层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夏季南海北部大部分海域存在温跃层现象。台湾浅滩、广东省近岸海域、琼州海峡、北部湾北部以及西部近岸海域、海南岛西部浅海海域没有温跃层存在,是地形、潮混合和夏季西南季风的搅动共同作用造成的;从总体上来看,南海北部温跃层深度在1-40米之间变化,广东省外海100米等深线以浅海域存在一个条带状高值分布区,深度都超过了20米。高值分布区以南海域温跃层深度随着水深加深而加深。台湾海峡海域温跃层的深度在15米以上,并随着水深的加深而加深。北部湾内温跃层深度较浅并且比较平均,平均深度在10米左右。温跃层厚度在1-180米之间变化,北部湾海域、广东省近岸100米以浅海域和台湾海峡海域厚度较薄,在10米左右,广东省外海100米等深线以南海域厚度较大并且随着水深的增加有变厚的趋势,到吕宋岛西北海域达到高值,超过了170米;温跃层的强度在0.1-0.6℃/m之间变化,北部湾、广东省近岸和台湾海峡海域分别存在高值区,都在0.48℃/m以上,其他海域强度较小且分布较均匀。在浅水区,本文的结果和陈希、沙文钰的结果基本一致,但由于计算时问不吻合和判别标准不同,两结果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数值试验的结果说明:风场是温跃层形成和强弱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风速减弱温跃层的深度变浅,强度变强,位于深水区的点厚度普遍变大,位于浅水区的点厚度变化有所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