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精子受精后受精卵修复与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抗氧化保护作用的研究
【6h】

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精子受精后受精卵修复与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抗氧化保护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目录

第一部分 氧化应激性 DNA 损伤精子受精后受精卵修复机制的研究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胰酶消化透明带前后原核期胚胎

3.3 正常对照组和氧化应激性 DNA 损伤组受精卵 pSer1981-ATM 焦点, pSer345-Chk1及pThr68-Chk2 焦点形成情况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二部分 EGCG对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精子受精后受精卵保护机制的研究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及分组

2.2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未添加组及添加组受精卵数、二细胞及四细胞形成情况观察

3.2未添加组及添加组受精卵pSer1981-ATM 焦点形成情况

3.3 Image-Pro Plus6.0 软件检测添加组及未添加组受精卵内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活动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前言
  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edbreaks,DSBs)发生后,哺乳动物细胞将启动一个复杂的蛋白网络对其进行监控及修复:包括细胞周期检验点、DNA损伤修复及凋亡。DNA损伤反应是高度保守的信号感应过程,大致可分为损伤感应、信号传递及信号效应3个部分。损伤感应分子3-磷脂酰肌醇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relatedproteinkinase,PI-3K)家族成员针对不同的损伤来源被激活后,迅速聚集到损伤位点,快速磷酸化下游的效应激酶,通过协同作用实现对DNA损伤的高度协调反应。H2AX作为PI-3K家族成员的下游分子,其第139位丝氨酸残基被快速磷酸化后形成γH2AX。后者被认为是DNA损伤修复标志物,而ATM所具有的可被DNA损伤相关的染色质修饰所激活的能力,使其成为PI-3K家族中促使H2AX磷酸化最匹配的激酶。同时,ATM也参与了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调控:激活的ATM磷酸化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Chk1或Chk2,激活的Chk1/Chk2进而顺序磷酸化不同的效应因子,并根据DNA的损伤类型,形成不同的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周期检验点(G1/S、S、G2/M),使细胞周期停滞,为DNA损伤修复提供时间。
  精液冷冻保存是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其冻融过程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类物质(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可致精子氧化应激性DNA损伤。ART应用又使DNA损伤精子受精发育成胚胎的机会增加,尤其是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由于避开了自然受精过程中多种天然屏障对精子的筛选,增加了DNA损伤精子直接进入卵子的风险。DNA损伤精子仍可受精,但成熟精子丧失自我修复DNA损伤的能力,需依赖受精后受精卵内的修复。而目前关于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精子受精后受精卵修复的研究十分有限,进行该方向的研究为完善DNA损伤精子受精后受精卵修复理论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正是由于精子氧化应激性DNA损伤与ROS密切相关,在ART体系中添加抗氧化保护剂以降低ROS引发的氧化应激性损伤可能是提高ART治疗结局的有效途径之一。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因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保护细胞和DNA免受损害而作为目前众多抗氧化保护剂中最理想的一种,被尝试添加到体外受精培养体系中,表现出促进胚胎发育的作用,但是其对冻融精子受精卵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阐明EGCG对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精子受精后受精卵的保护机制,不仅为研究冷冻精子氧化应激性DNA损伤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寻找降低DNA损伤精子遗传风险的策略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目的
  1.初步探讨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精子受精后受精卵DNA损伤修复机制。
  2.初步探讨EGCG对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精子受精后受精卵的保护机制。
  方法
  1.分别将昆明(KunMing,KM)小鼠精子放入新鲜精子获能液、加1mMH2O2的精子获能液中,5%CO2、37℃培养箱孵育1.5小时左右,得到新鲜精子和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精子,调整精子浓度为1-2.5×106个/ml,分别进行体外受精获得正常对照组及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组受精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组原核期胚胎中pSer1981-ATM、pSer345-Chk1及pThr68-Chk2焦点的形成并进行比较。
  2.依据受精液和胚胎培养液中是否添加EGCG,将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组受精卵分两组:未添加组受精液和胚胎培养液中未添加EGCG;添加组受精液和胚胎培养液中均添加了17.5μg/mlEGCG。从受精后16.5小时至23.5小时,分别对未添加组及添加组的受精率、二细胞形成情况及四细胞形成情况进行观察,每小时观察1次,计算受精率、一细胞卵裂率及二细胞卵裂率并进行比较;选择未添加组及添加组上述各观察时间点的受精卵,免疫荧光法检测pSer1981-ATM焦点的形成并进行比较。
  结果
  1.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受精卵中pSer1981-ATM信号,发现正常对照组受精卵中pSer1981-ATM、pSer345-Chk1及pThr68-Chk2均无信号;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组中可见较强的pSer1981-ATM荧光信号及pSer345-Chk1荧光信号,pThr68-Chk2则未见明显信号。
  2.未添加组的受精率、一细胞卵裂率及二细胞卵裂率分别为45.2%、100%及61.5%,添加组的受精率、一细胞卵裂率及二细胞卵裂率分别为44.5%、97.8%及71.3%,添加组与未添加组相比,受精率、一细胞卵裂率及二细胞卵裂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受精后16.5小时至受精后23.5小时,未添加组的一细胞卵裂率依次是21%、34%、68%、86%、89%、91%、96%、98%;添加组的一细胞卵裂率依次是32%、70%、83%、87%、89%、90%、95%、96%;对各个时间点添加组及未添加组的一细胞卵裂率进行比较发现,受精后17.5小时和受精后18.5小时(相当于第一次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晚G2期)的一细胞卵裂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的一细胞卵裂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受精后时间为自变量,一细胞卵裂率为因变量建立函数,以一细胞卵裂率为50%的时间点作为观测点,当一细胞胚胎卵裂率为50%时,未添加组为受精后18.28598小时,添加组为受精后17.10280小时,添加组比未添加组提前约1小时进入分裂。未添加组和添加组pSer1981-ATM荧光信号强度分别为0.008327±0.006603和0.0196±0.01034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精子受精后DNA损伤的修复依赖于卵母细胞中储存的mRNA和蛋白质,可能通过ATM启动了受精卵DNA损伤修复机制的同时,ATM还可能激活Chk1启动细胞周期检验点,使细胞分裂发生延迟,从而为修复赢得时间。
  2.EGCG主要作用于受精后第一个细胞周期,加快受精卵进入卵裂的速度、延长第一次卵裂的持续时间;EGCG可能促进了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精子受精后受精卵内ATM介导的损伤修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