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身份犯的共犯问题探究
【6h】

身份犯的共犯问题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

1.1.1选题来源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2.3发展趋势

1.3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主要研究方法

1.3.2创新点

2身份共犯的基本问题

2.1 身份的内涵

2.1.1刑法中身份的概念

2.1.2身份的特征

2.2身份共犯的界定

2.2.1身份共犯的特征

2.2.2身份犯共犯与一般共犯的关系

3共犯的理论基础及身份对行为的影响

3.1 共犯的成立条件理论

3.1.1共犯独立性说分析

3.1.2共犯从属性说分析

3.2共同行为的认定理论

3.2.1犯罪共同说分析

3.2.2行为共同说分析

3.3身份是否影响行为的性质

3.3.1身份是实行行为的资格

3.3.2分担实行行为即可认定共同实行行为

3.3.3部分实行行为即可认定共同实行行为

4身份犯共犯定性存在的问题

4.1 无身份者是否可以构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问题

4.1.1德国为代表的否定说

4.1.2台湾为代表的肯定说

4.1.3我国倡导的折中说

4.2有身份者教唆或者帮助无身份者实施纯正身份犯定性问题

4.2.1有身份者为间接正犯,无身份者为从犯

4.2.2有身份者为教唆犯,无身份者为从犯

4.2.3有身份者和无身份者都是共同正犯

4.3不同身份者共同实施真正身份犯定性问题

4.3.1按照主犯的行为性质定罪

4.3.2按照实行犯的行为性质定罪

4.3.3按照有身份者的行为性质定罪

4.3.4按照各自的罪责进行定罪

5身份犯共犯问题认定及立法建议

5.1 身份犯共犯问题认定

5.1.2有身份者教唆或帮助无身份者实施身份犯罪认定

5.1.3不同身份者共同实施真正身份犯认定

5.2身份共犯问题的立法建议

5.2.1 总则应规定共犯与身份之间的关系

5.2.2在总则中构建正犯和共同正犯规则

5.2.3完善司法解释关于身份共犯的法律规定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在刑法领域中,存在一些犯罪主体具有刑法所赋予的法律身份,通常我们将其称之为身份犯罪。目前关于身份类型的定罪量刑,存在诸多的解释,研究身份罪犯的各种理论,有利于拓宽知识范围,更好的指导司法实践。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来讨论身份共犯的问题: 第一部分首先指出关于身份共犯的基本问题,要想解决身份共犯的疑难问题必须要先先了解什么是身份,本文主要探讨刑法问题,因此应将身份赋予刑法意义,着重于刑法的身份和身份概念。关于身份与共犯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身份共犯的特征,并将身份共犯与一般共犯进行比较,然后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第二部分是研究身份犯罪共犯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教唆者和身份是共犯和身份问题的重要部分。研究身份犯罪者和教唆者的共同犯罪,可以使犯罪人受到应受的处罚,从而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起到重要的价值。同样,在身份罪犯和帮助者之间的关系中存在许多复杂的情况。关于共同正犯的问题。有争议的是,在共同犯罪中,首先是有身份的人和没有身份的人是否可以联合实施犯罪行为,这是有争议的。因此,将各种观点的整合讨论,然后评估各种意见,最后,获得正确自己的价值判断。在确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实施联合违法行为的身份和非身份后,讨论针对具有特殊身份犯与无特殊身份实施身份犯罪,如何定罪和判刑的问题。 第三部分介绍了身份共犯的基本理论和身份对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了身份共犯问题。主要研究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份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另一个是共犯对行为的影响。身份和共犯理论的结合已经成为身份犯罪的共犯,因此研究了共犯的基本理论和身份的影响,以更好地解决身份共犯的问题。 第四部分是通过学习梳理出许多理论,并对出现的问题以及类似的情况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对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利用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行为进行定性分析。而且提出了身份犯共同犯罪的立法建议,并根据中国目前身份罪犯的立法地位,分析了目前身份罪犯的难题。从问题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学法律知识,提出了我国身份犯罪立法的建议和发展路径。笔者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为我国的身份犯罪相关立法带来一些启示。

著录项

  • 作者

    成铸庭;

  •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学科 法律硕士(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韬;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刑法;中国法律;
  • 关键词

    身份犯; 共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