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国家观研究——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
【6h】

马克思国家观研究——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绪论

一、现代性与马克思国家观的诞生

二、研究马克思国家观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马克思之前的传统国家理论

一、社会共同体说

二、国家契约说

三、国家要素说

四、理性国家说

第二章 哲学批判:马克思国家观的形成

一、《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国家理论的扬弃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从虚幻的“共同体”到真实的“共同体”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国家观的内容

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二、国家的职能

三、意识形态与国家

四、国家的消亡

第四章 马克思国家观的当代意义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

二、马克思国家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结语

展开▼

摘要

国家是人类社会目前为止最普遍的政治组织形式之一。长期以来,关于国家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关注的焦点。在这其中,马克思的国家观无疑对于国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马克思在对他之前的国家理论尤其是黑格尔的国家学说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赋予了国家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核,探讨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家和社会最终统一的历史性方向及其深刻内涵,实现了国家观研究视角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变,从而奠定了社会本位的方法论。在国家的起源和本质上,马克思坚持冲突论和融合论相统一的原则,认为国家既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又是协调社会各阶级利益的工具;在国家职能问题上,马克思提出国家既具有政治统治的职能,又具有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未来国家的发展趋势上,马克思深刻地描绘了在“自由人联合体”中“社会重新收回国家政权”的历史性方向,即由“虚幻的共同体”走向“真实的共同体”。
  基于此,本研究首先追溯了马克思之前国家观的历史进程,对社会共同体说、国家契约说、国家要素说和理性国家说进行了分析,这是理解马克思国家观的逻辑起点。其次,从哲学批判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国家观从产生到成熟经历的三个时期,即《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国家观的萌生阶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扬弃阶段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马克思唯物主义国家观的确立时期。第三,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关于国家的职能、关于国家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理论。最后着重探讨了处理好国家与社会关系对于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这既可以为现实层面的国家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历史理论依据,又可以为未来层面的人类社会的全面自由发展描绘美丽的蓝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