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藏高原东北部苦海沉积粘土矿物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
【6h】

青藏高原东北部苦海沉积粘土矿物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粘土矿物

1.2 粘土矿物指标在环境变化中的应用状况

1.3 粘土矿物与其它代用指标组合的应用状况

1.4 粘土矿物在环境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选题意义及拟解决的问题

第2 章 苦海盆地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盆地地层

第3章 湖泊沉积和研究方法

3.1 湖泊沉积

3.2 岩芯年代(C14)测试

3.3 粘土矿物分析

3.4 苦海钻孔粘土矿物指标变化讨论

第4章 苦海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分析

4.1 粘土矿物记录的苦海气候环境变化历史

4.2 与苦海沉积柱中孢粉等其它指标的对比

第5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苦海湖泊中获取了长7.78米的湖泊沉积柱,根据沉积柱中的植物残体,利用AMS14C测年方法建立了沉积柱的年龄模式。以苦海沉积柱中粘土矿物含量、含量比值、化学指数、结晶度为指标,并结合粒度、沉积速率研究了苦海盆地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历程。
  苦海沉积柱(钻孔)中,高分辨率(81个样品,样品间隔是8cm,年龄间隔为310年左右)粘土矿物的含量、伊利石的结晶度、化学指数和粘土矿物的含量比值,结合岩相、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末次冰消期以来苦海盆地的古气候环境的演化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4.9Cal kaBP以前,伊利石含量(60-66%)、高岭石/绿泥石(0.65-0.95)、高岭石/伊利石(0.215-0.258)、高岭石/蒙脱石(3.9-5.4)的值都比较高,而蒙脱石含量(25-35%)、蒙脱石/伊利石(0.04-0.059)、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0.074-0.100)、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0.026-0.034)、绿泥石/伊利石(0.250-0.345)比值、伊利石结晶度指数(0.167-0.196)和化学指数(0.310-0.345)却比较低,它们指示了了在苦海盆地末次冰期后干冷的气候条件。从14.9-6.1Calka BP这个时间段以蒙脱石含量(2.5-12.8%)、蒙脱石/伊利石(0.055-0.235)、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0.105-0.390)、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0.035-0.150)和绿泥石/伊利石(0.285-0.420)的比值突然增高和伊利石含量(54.5-65.0%)和化学指数(0.285-0.348)较低为特征,气候总体特征表现为温湿的特点。但是,这个温暖的时间段是被一个(大约在12.8 Cal ka BP)干冷气候条件的事件中断,相当于新仙女木事件。在6.1-5.4Calka BP的时段内是一个从温暖潮湿气候条件向寒冷干燥气候条件转变的过渡时间段。从5.4Calka BP至今是以高的伊利石含量(59.3-66.0%),其它指标如蒙脱石含量(2.4-8.2%)、蒙脱石/伊利石(0.038-0.140)、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0.068-0.218)、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0.025-0.095)和绿泥石/伊利石(0.255-0.420)的比值和粘土沉积速率较低为特征,反映了冷湿的气候条件。
  苦海沉积柱粘土矿物与以往孢粉等记录的环境与气候变化对比表明,粘土矿物和孢粉一样可以记录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二者记录的事件顺序是相同的,在大的时间尺度上它们记录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是一致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