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去炎松-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透皮吸收在瘢痕治疗中的效应
【6h】

去炎松-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透皮吸收在瘢痕治疗中的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研究背景

立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及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为克服目前瘢痕非手术治疗中去炎松-A治疗的副作用,尝试应用去炎松-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经透皮吸收技术治疗瘢痕,观察其效果。 方法:试验于2007年4月20日至2007年8月20日在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动物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造模:选用新西兰白兔32只,每个兔耳将全层皮肤切除,形成1cm×1cm上、下两个创面,术后30d逐渐形成病理性瘢痕,选择有明显瘢痕形成的24只进入下一轮试验。②分组干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不干预组、去炎松-A局部注射组和去炎松-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经透皮吸收技术治疗组,每组8只。去炎松-A局部注射组在形成的瘢痕上每次每个瘢痕注射1mg去炎松-A,去炎松-_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经透皮吸收技术治疗组于术后30d起应用含有去炎松-A1mg/cm2的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卡波姆凝胶覆于已形成的瘢痕上透皮吸收。③观察指标:分别于模型形成后第30、60、90和120天时依次取每只大白兔左耳上、下,右耳上、下的病理性瘢痕作为标本来源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的ki-67表达和羟脯氨酸含量,并抽静脉血测血中的皮质醇浓度。 结果:24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去炎-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经透皮吸收技术治疗组做模型后第30天时ki-67表达及羟脯氨酸含量与不干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去炎松-A局部注射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第60、90和120天实验组瘢痕组织中ki-67表达、羟脯氨酸含量较不干预组明显减少(P<0.01)。②去炎松-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经透皮吸收技术治疗组及不干预组各时段血中的皮质醇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去炎松-A局部注射组在做模后60天时血中的皮质醇浓度高于去炎松-固体脂质纳米颗粒经透皮吸收技术治疗组,在做模后90、120天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含有去炎松-A1mg/cm2的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卡波姆凝胶透皮吸收对瘢痕有治疗作用,且长期应用血中的皮质醇浓度不升高,能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瘢痕的副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