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争议问题研究——以鸿茅药酒案等为例
【6h】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争议问题研究——以鸿茅药酒案等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二)商誉相关概念

(三)商誉权的法益保护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案情介绍及主要争议

第一节 案情回顾

一、 鸿茅药酒案1

二、 内蒙孟某案1

三、 甘肃汪某案2

四、 纸馅包子案3

第二节 争议焦点

一、 争议梳理

二、 焦点归纳

第二章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实行行为

第一节 “捏造”的理解

一、 “捏造”不包含价值贬损

二、 价值贬损与事实捏造的区分

三、 鸿茅药酒案“捏造”之争评析

第二节 “散布”的认定

一、 向特定少数人散布的行为如何评价

二、 单纯的散布行为能否独立构罪

三、 内蒙孟某案中“捏造”与“散布”之争评析

第三节 “虚伪事实”的展开

一、 真伪不明的事实是否属于虚伪事实

三、 甘肃汪某案“虚伪事实”之争评析

第三章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严重性”的判定

第一节 “重大损失”的界定

一、 “重大损失”范围的争议

二、 “重大损失”的界限

第二节 “其他严重情节”的衡量

一、 司法实践中的不同适用

二、 “利用互联网”情节的理解

三、 相关争议案例评析

第四章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犯罪主体与对象

第一节 经营者的限定与否

一、 学界对于犯罪主体范围的争议

二、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第二节 犯罪对象“他人”的确定

一、 理论与实务的分歧

二、 “他人”的特定性

三、 纸馅包子案中“他人”界定之争评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