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歌曲钢琴伴奏的情感体验与教学实践——以高师声乐曲选集经典中国作品为例
【6h】

中国歌曲钢琴伴奏的情感体验与教学实践——以高师声乐曲选集经典中国作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研究的缘由

研究内容与目的

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方法与路径

1 高师声乐曲选集经典中国作品钢琴伴奏与音乐情感

1.1 高师声乐曲选集的简要说明

1.2 高师声乐曲选集经典中国作品钢琴伴奏的模块构成

1.2.1 中国民间歌曲与钢琴伴奏

1.2.2 中国歌剧歌曲与钢琴伴奏

1.2.3 中国古代歌曲与钢琴伴奏

1.2.4 中国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

1.3 钢琴伴奏中的音乐情感

2 中国歌曲钢琴伴奏音乐结构的情感体验

2.1 钢琴伴奏织体的管弦乐思维

2.2 钢琴伴奏织体的造型性

2.3 钢琴伴奏复调织体在伴奏中的表现性

2.4 钢琴伴奏织体的节奏与力度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2.5 钢琴伴奏中的引子、间奏与尾声

2.6 钢琴伴奏曲式结构与情感的关系

2.6.1 单一部曲式结构

2.6.2 二部曲式结构

2.6.3 三部曲式结构

2.7 民族调式与情感表现

3 钢琴伴奏中和声对情感表现的影响

3.1 钢琴伴奏中传统大小调和弦的应用

3.2 钢琴伴奏中民族化和声的应用

3.2.1 钢琴伴奏中替代音和弦的使用

3.2.2 钢琴伴奏中五声纵合性和弦的使用

3.2.3 钢琴伴奏中非三度叠置和弦的使用

3.3 钢琴伴奏中现代和声的应用

3.3.1 钢琴伴奏中附加音和弦的使用

3.3.2 钢琴伴奏中和弦外音和弦的使用

4 中国作品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探索

4.1 关于音乐情绪的测量

4.2 关于日内瓦情绪研究团队的主要成果

4.3 音乐情绪的掌控与演奏技巧的运用

4.3.1 “平静感”的体验与教学

4.3.2 “惊奇感”的体验与教学

4.3.3 “怀旧感”、“抒情感”的体验与教学

4.3.4 “愉悦感”的体验与教学

4.3.5 “紧张感”、“悲伤感”的体验与教学法

4.3.6 “超越感”的体验与教学

4.3.7 “力量感”的体验与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歌曲钢琴伴奏作品音乐情感体验和伴奏教学中审美情感要素的运用,是钢琴伴奏教与学双方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而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中国钢琴伴奏作品展开音乐结构、和声运用以及教学路径与方法的探索,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本科学生钢琴伴奏教学中民族音乐审美情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文章精选了覆盖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本科全套中国声乐教材常用的经典曲目《忆秦娥·娄山关》、《春江花月夜——声乐随想曲》、《忆江南》、《大漠之夜》、《唱支山歌给党听》、《想亲娘》、《小白菜》、《请不要说》、《牧马之歌》、《姑娘生来爱唱歌》、《百灵鸟,你这美妙的歌手》、《乌苏里船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打起手鼓唱起歌》、《红豆词》、《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春思曲》、《我站在铁索桥上》、《长相思》、《故乡》近20首作品,展开对钢琴伴奏音乐结构情感体验的分析论证,使体验到情感表现在多种伴奏织体、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结构中,无处不在。 再以《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你是这样的人》、《黄水谣》、《西部扬帆》、《猜调》、《珠穆朗玛》、《春晓》、《请不要说》、《雪花》、《绣荷包》、《长城谣》等十余首中国歌曲钢琴伴奏音乐,探讨作品中西方传统和声、中国民族和声和现代和声运用与情感表现的密切关系。认为如此可以带给丰富的和声语言和中国情韵,促使对作品更加深刻地理解,更加精细的推敲其情感的内涵。 最后,运用新近的音乐心理学关于音乐审美情绪情感的研究成果,探索上述作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与情感因素的关联,认为在教学中强调音乐审美情感与伴奏音乐的紧密联系,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次参与声乐教学活动并长期担任音乐会钢琴伴奏任务,较长时间地浸润于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深刻地感悟到音乐情绪在研究作品和表现作品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论文中既有音乐作曲理论、音乐心理学理论与成果的运用,也有部分表演与教学实践经验的例证。出于对钢琴伴奏艺术的热爱,作者希望此研究对音乐学本科学生的伴奏课程学习有所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