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热性惊厥附加症伴部分性发作药物治疗反应的观察及其SCN1A、SCN2A基因的研究
【6h】

热性惊厥附加症伴部分性发作药物治疗反应的观察及其SCN1A、SCN2A基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 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热性惊厥是人类最常见的惊厥事件。它本身并不属于癫痫的范畴中,但具有热性惊厥史的患者,日后发生癫痫发作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是一种与热性惊厥密切相关,临床表型多样并具有显著遗传异质性特点的癫痫综合征。它包括热性惊厥,热性惊厥附加症,FS+伴有其他全面性发作形式(如FS+伴有失神、肌阵挛或者失张力性等全面发作形式),肌阵挛猝倒发作性癫痫。但是,与热性惊厥相关的癫痫发作,还包括:FS+伴部分性发作、FS+相关性颞叶癫痫、顽固性儿童强直阵挛性癫痫、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其中,热性惊厥附加症伴部分性发作患者所占比例小。近年来,与之相关的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热性惊厥相关的癫痫发作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β1,α1,α2亚基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γ2亚基的编码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电压依赖性钠通道α1亚基的点突变与热性惊厥相关的癫痫发作的相互关系备受重视,其中16个与热性惊厥附加症相关的点突变及1∞余个与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相关的点突变。并且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突变后直接或间接影响钠通道阻滞剂对其的作用。如,β1亚基C121W突变后间接降低钠通道对苯妥英钠的敏感性;rs3812718(SCN1A,IVS5-91G>A)的不同基因型个体,使用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的最大剂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GG型个体对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的治疗敏感性高于AA型和AG型个体。故研究钠通道突变对临床表型及药物治疗反应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就诊于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癫痫治疗中心的4名癫痫患者,符合热性惊厥附加症伴部分性发作的诊断。总结各病例的临床过程,即每时期的发作频率、发作形式、药物治疗反应、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发作频率、所用药物及其剂量的关系。设立正常组(21例)。实验步骤为:(1)收集病例组及正常组外周血,基因组DNA抽提;(2)以SCN1A,SCN2A为候选基因,PCR扩增外显子;(3)DHPLC点突变筛查扩增片段;(4)发现“异源峰”的片段测序;(5)统计学分析。 结果:入组4名患者均存在CPS和SGTCS发作,发作频率、使用药物及剂量相关。2名(2/4)既往使用苯巴比妥,其中1名单药治疗曾有效;3名(3/4)既往或现使用丙戊酸,现在1名与TPM联用完全控制发作;1名(1/4)既往使用卡马西平,可有效控制CPS;1名(1/4)既往使用苯妥英钠,未减少发作频率;1名(1/4)使用奥卡西平,未减少发作频率;4名患者既往均使用过拉莫三嗪,发作频率增加,并出现新的发作形式;4名患者既往使用或现在使用妥比酯,3名与其他AEDs联用,其中2名可完全控制发作,1名单药治疗完全控制发作。SCN1A,SCN2A基因筛查发现两个造成电压依赖性钠通道α1亚基孔区氨基酸替换的错义突变和四个多态位点(rs2298771AA型,rs11681205AG型,rs2304016AG型,rs2121371GA型)。其中两个错义突变为R946H,F1765L,在正常对照组均无阳性发现。另外四个多态位点在正常组均存在阳性分布,经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四个多态位点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R946H,F1765L两个错义突变造成电压依赖性钠通道α1亚基孔区的氨基酸替换,引起临床热性惊厥附加症伴部分性发作。电压依赖性钠通道α1亚基R946H,F1765L两个错义突变引起的临床表型用拉莫三嗪治疗时,可出现临床发作加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