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吉皮影的传承与保护——以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皮影艺人谢科选为个案
【6h】

西吉皮影的传承与保护——以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皮影艺人谢科选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节、选题缘起与相关研究综述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西吉皮影的文化生境

第一节、西吉县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

第二节、西吉县人文环境

第三节、西吉皮影的历史渊源

第二章 西吉皮影的传承谱系、形式及传承人

第一节、西吉皮影的传承谱系

第二节、西吉皮影的传承方式

一、师徒传承

二、家族传承

第三节、西吉皮影传承人谢科选

一、谢科选皮影的艺术价值

二、谢科选的成长历程

第三章 西吉皮影的制作技艺传承与班社组织传承

第一节、西吉皮影的制作技艺传承

一、皮影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二、制作过程

第二节、西吉皮影的班社组织传承

一、艺人

二、影箱

三、戏台

四、剧本

五、乐器

第四章 西吉皮影的现状与保护

第一节、西吉皮影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西吉县政府部门对皮影的保护

第三节、对西吉皮影保护的几点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访谈附录

访谈附录一

访谈附录二

图片附录

附录一 皮影艺人谢科选

附录二 调研旅途

附录三 谢科选制作的皮影

附录四 谢科选收藏的皮影剧本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皮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的皮影都有不同的艺术特点,西吉皮影更是独具自己的特色,是根植于西吉民间土壤中的一枝奇葩。西吉皮影做工精细,皮质优良,透明度大,立体感强,造型主要以戏剧人物为主体,同时兼有布景陈设物。不管人物头、身、四肢,皆以动感为结构。这种结构既便于演出,又有审美价值,几乎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色彩绚烂,一衣一帽都刻印着中国远古文化的衣饰符号。20世纪20年代初,西吉皮影发展十分兴盛,几乎大一点的村子都有皮影班子,大多为当地庙会演出,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生活。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传播工具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皮影这一传统艺术的观众锐减,加之艺人的经济收入不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高,缺少从艺、学艺的积极性,西吉皮影面临着生存危机。过去全县有近百个皮影戏班,现在只剩下五六个了,而且皮影做工趋向粗糙,道具和演出剧目少,文武乐队不全,演出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曾经给乡民们带来欢乐的西吉皮影艺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正面临着断代、失传的尴尬境地。
  如何使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不断传承下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西吉县文化部门将西吉皮影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通过给予经费扶持、设备配置、戏班挂牌等措施对西吉皮影进行了保护。
  鉴于此,笔者在自己的田野资料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西吉皮影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村社传承人等进行探析,显现它在西吉传统文化里的本体面貌,为全县皮影调演和申报命名皮影戏班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以使有效地改变西吉县皮影戏班的生存状态,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皮影戏,重视和保护皮影艺术,使西吉县皮影艺术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通过对该选题缘起和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说明,强调了该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通过对西吉县的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及西吉皮影的历史渊源等进行详细描写和论述,展示了西吉皮影的文化生境。第二章:归纳总结了西吉皮影的传承谱系、传承形式、重点传承人状况,着重展示了老艺人谢科选的皮影人生。第三章:经过历代艺人不断传承改进的皮影制作工艺是西吉皮影的一大亮点,本章主要分两部分对西吉皮影的制作技艺传承和班社组织传承进行了论述。西吉皮影的制作工艺精湛,色彩润泽,从制作材料的选择到每一道工序的制作过程,都凝聚了皮影艺人的智慧,彰显出了西吉皮影根植于西吉民间土壤中的浓厚气息。西吉皮影的班社组织更具地方特色,从影箱的分类到戏台的搭建,从剧本代代相传到乐器的选择都深深印出西吉皮影与当地民众生活息息相依的生命气息和世代传承的缕缕痕迹。第四章:主要是对西吉皮影的发展现状、当地政府部门对皮影的保护,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对西吉皮影保护的建议。结语部分:简要地回顾了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强调了西吉皮影保护的迫切性和深远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