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期施肥与耕作管理对不同农业气候区稻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6h】

长期施肥与耕作管理对不同农业气候区稻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长期施肥和耕作管理可能会影响亚热带地区水稻土中磷的组分及磷素有效性,从而影响作物的可持续生长。然而,土壤中磷组分对长期施肥和耕作模式的响应仍不明确。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双季稻模式下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磷组分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化肥配施麦秆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气候及水稻耕作管理对磷组分的影响。 本文分别从南昌(NC)、进贤(JX)、宁乡(NX)、重庆(CQ)和遂宁(SN)5个长期施肥试验点中,选择了不施肥(CK)、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3个处理,以及安徽省庐江县的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配施麦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四个处理,并分别从宁乡和哈尔滨两个试验点选择了4种耕作处理:常规耕作(T1)、秸秆还田常规耕作(T2)、秸秆还田轮作(T3),秸秆还田免耕(T4),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并通过Hedley等(1982)连续分级法测定土壤有机和无机磷形态。 结果表明,与CK和NPK相比,NPKM中土壤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SOM)含量以及各试验点的水稻籽粒产量明显较高。长期施肥条件下,NPKM处理的大部分有机P组分(Po)和无机P组分(Pi)在各试验点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与CK相比,NPK和NPKM均降低了稳定P组分,而中度不稳定P组分明显增加。在潮土型水稻土中,与CK和NPK相比,有机物料与化肥的配施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磷素农学效率(AEP)、磷肥回收率和磷肥偏生产力。NPKS和NPKM处理的全氮和矿物氮含量也明显高于NPK。与NPK相比,NPKS和NPKM处理增加了大部分不稳定P组分(NaHCO3-P)和中等不稳定P组分(NaOH-P),降低了残余态P组分,显著改变了磷素的分布。在耕作试验中,与T1相比,T4处理明显提高了两个试验点中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宁乡和哈尔滨两个试验点的磷酸单酯酶(AcP)和磷酸二酯酶(DP)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9.8%、62.1%和40.3%、54.6%。不同耕作制度对磷的有机和无机组分均有显著影响。与T1相比,宁乡的T4处理不稳定和中度不稳定P组分分别增加29.3%和19.2%,哈尔滨的T4处理分别增加64.7%和33.8%,两个试验点不稳定P组分分别减少10.6%和18.5%。 与低NPK处理相比,高NPK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有效性,降低磷的稳定性,提高了水稻产量及磷肥农学效率。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及不稳定磷组分,降低了稳定性磷组分。更有利于提高磷素有效性以及对作物的可持续管理。在耕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免耕通过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显著提高了磷的利用率和不稳定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总之,结论表明,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显著影响土壤磷含量和磷有效性,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和生产力。有机物料的添加在土壤P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Hedley连续分级法能较好地测定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未来可利用XANES技术鉴别金属结合态磷,进一步探讨长期施肥对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磷组分的化学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及与有机碳储量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