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亚洲玉米螟幼虫越冬基数的影响
【6h】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亚洲玉米螟幼虫越冬基数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玉米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等多元用途作物。亚洲玉米螟(以下简称“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又俗称玉米钻心虫,是我国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其分布区域广泛、为害严重。玉米螟高龄幼虫在玉米茎秆不同部位的为害不仅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引起玉米植株倒伏,影响机械化收获。玉米秸秆还田不仅能提高土壤质量,而且能有效的降低玉米螟种群的越冬基数,大幅降低第二年一代玉米螟的发生量,是玉米螟农业防治的重要措施。玉米螟在玉米茎秆中的空间分布影响秸秆还田对其的控制效果,秸秆还田的不同方式对玉米螟种群的控制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调查了不同地区玉米螟越冬幼虫和蛀孔在茎秆中的空间分布,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越冬幼虫虫源基数及越冬后幼虫存活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于2017年和2018年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吉林省公主岭市等地一、二代和河北省吴桥夏玉米二、三代玉米螟蛀孔及越冬幼虫在玉米茎秆中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齐齐哈尔地区玉米螟一代蛀孔主要分布在中部,占总蛀孔数的69.6%,二代蛀孔主要分布在茎秆下部,占总蛀孔数41.2%;越冬幼虫在中部和下部均有较多分布,分别占总活虫数的40.6%和36.6%;公主岭玉米螟一、二代蛀孔主要分布在茎秆的中部,分别占总蛀孔数的47.3%和47.7%,越冬幼虫分布位置主要在下部,占总幼虫数的63.2%,并且在12月入冬后,茎秆下部的幼虫占总数的比率有所上升,达到69.2%,次年化蛹前根茬中活虫数占比达到24.3%;吴桥地区玉米螟二代蛀孔主要分布在茎秆上部,占总蛀孔数的75.1%,三代蛀孔也以茎秆上部分布较多,为66.4%;越冬幼虫主要分布在茎秆中部,占总幼虫数的50.35%。研究结果表明北方春玉米二代玉米螟蛀孔在茎秆中的分布比一代蛀孔分布位置靠下,越冬幼虫主要分布在茎秆的中部和下部,且随着越冬时间的推移有下移的趋势;夏玉米玉米螟三代蛀孔则在茎秆上部分布较多,越冬幼虫则主要分布在茎秆中部。 2017年和2018年两年通过比较秸秆粉碎精耕、秸秆移出、留高茬、秸秆覆盖、秸秆碎混、秸秆翻埋等6种秸秆还田方式处理前后的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发现不同秸秆处理后的越冬幼虫数量均显著减少,种群数量分别减少93.17%、93.32%、57.53%、70.73%、93.66%、89.94%(秸秆移除只是将越冬幼虫随秸秆从田间带到田外,并未真正降低越冬基数)。其中秸秆粉碎精耕、秸秆碎混、秸秆翻埋等处理后的玉米螟幼虫数量显著低于留高茬和秸秆覆盖的幼虫数量(p<0.05);对比每个处理在收获时和越冬后的玉米秸秆中的玉米螟活虫数,留高茬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活虫数(p<0.05),而秸秆粉碎精耕地处理中的越冬幼虫极少存活。结果表明留高茬处理对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的影响效果较差。 室内对秸秆还田处理前、后玉米秸秆段中玉米螟越冬幼虫在人工解除滞育前后的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解除滞育前,秸秆还田处理后秸秆中的越冬幼虫因机械损伤死亡率显著高于没有处理秸秆中的越冬幼虫的死亡率(p<0.05),但在解除滞育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过程中,机械损伤可以进一步降低玉米螟的越冬基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