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豫东地区6.3 与7.17 两次致灾大风雷达资料对比

豫东地区6.3 与7.17 两次致灾大风雷达资料对比

摘要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09 年6 月3 日(简称“6.3”过程)和2010 年7 月17 日(简称“7.17”过程)在豫东地区出现的大范围强对流、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可知两次过程虽然都为高空槽和槽后西北风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 使中高层气温迅速下降, 而低层为暖平流, 从而造成大气层结的极不稳定,高低空风的垂直切变, 高空动量下传使得对流发生、发展、维持和传播,但由于其物理和水汽配置条件的不同,最终在6.3 形成了飑线大风,而在7.17 中则是区域暴雨、下击暴流和局地龙卷大风。在雷达组合反射率和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的演变中,两个过程同样存在明显的低层弱回波区和中高层的高大悬垂回波结构特征,同时还有质量核心的急速下沉,引起动量的下传,形成下击暴流的特点。而具体分析后可知, 6.3 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飑线过程,大风区位于弓形回波曲率最大的地方,并出现明显的阵风锋。而7.17 过程则是典型中尺度气旋性强降水,并在涡旋中心后侧生产了多个强雷暴单体,造成豫东局地强风暴天气,同时导致了局地小型龙卷的产生,并且由于降水形成的凝结潜热释放,中尺度低压加强又形成了全市自西向东的大风。从雷达回波径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剖面演变看出,这两次大风灾害的系统演变中都存在一个高层径向速度中心值的迅速减小和低层径向速度中心值迅速增大的变化,说明高空气流迅速下沉,携带的高值动量下传到低层,是造成低空及地面风速迅速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6.3 过程的径向速度剖面存在低层辐散、中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特征,正是中层径向辐合(MARC)存在,代表6.3 拥有由前向后的强上升气流和后侧入流急流之间的过度区,是飑线大风的一个典型的径向速度特征。7.17 过程的径向速度剖面,则存在一条完整的像素到像素的正负速度对通道,是典型的龙卷特征,这种下降式TVS 由于其对应于龙卷的虚警率很低,出现后应立即发布龙卷预警。通过多种资料综合分析,最终可知6.3 过程是属于在典型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产生的强切变风暴,其飑线型弓形回波是产生地面非龙卷风害的典型回波结构。而7.17 过程大风则属于典型的弱垂直风切变产生的多单体风暴,并伴随着强降水的发生,由于还具有弱天气尺度强迫和强垂直不稳定的特点,进而形成了含有多个湿微下击暴流和龙卷的下击暴流(β中尺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