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棒、垒球项目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以我国棒、垒球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其现状分析.结果:我国棒、垒球地区发展不平衡,棒、垒球项目主要开展在国民生产总值较高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较少;运动员人数规模较小,梯队结构不合理,二线队员人数较少.在队运动员年龄结构以20岁-30岁为主,40岁以上和20岁以下队员非常少,且都以汉族为主.教练员的学历水平偏低,但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裁判员梯队建设不合理,即高级别裁判员较少,二级和三级裁判员非常缺乏.棒、垒球队员性别特征明显,男女发展不平衡.建议完善棒垒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实现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培养制度或者在大、中学校作为选修形式开展,提高该项目普及率。在体育院校开展棒垒球项目课程,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为后期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加强该项目的宣传教育,提高体育部门的重视程度,拓展其经费来源,举办不同层次的比赛,加大项目宣传力度。加强不同级别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人才培养数量;缩小三线队员与教练员的配备比。加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学历教育,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提高人才培养率和科学化训练水平。在棒球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加强女性队员和教练员的培养;在垒球项目中加强男性队员的培养,把这种性别差异最小化,体现性别公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