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二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 >交流·斡旋·协商——欧洲三大电影节与战后国际社会的文化政治生态

交流·斡旋·协商——欧洲三大电影节与战后国际社会的文化政治生态

摘要

本文试图从文化政治的角度,初步检索电影节文化系统的多元互涉,以期获得更多启示,助益拓展世界电影的研究面向。相对于导演间严肃的艺术角逐,电影节从不吝惜向好莱坞的电影明星们派出大奖。虽然影片价值各异,但优秀演员却可以中和电影风格的差异。获得褒奖的明星们得到了艺术家的称号,进一步奠定了他们在国内影坛的地位,反过来又向电影节贡献了星光,投入艺术电影的创作,滋养了行业的良性循环。可以说,电影节谙熟于收编明星,改造价值的一套,从不孤芳自赏,单讲艺术而决绝于商业。不容忽视的是,戛纳电影节每年仅经济价值就高达9亿欧元,吸引3万名游客,其文化价值更不可低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元化的运作,使得商业成功成为艺术至上的底气,电影节系统对世界电影的意义,正源自其搭建的框架打通了商业运行和文化交流的命脉,使政治、经济与文化多元化地表达于同一场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