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南京市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 >菊花蚜虫抗性机理及抗性种质创新

菊花蚜虫抗性机理及抗性种质创新

摘要

菊花[Chrysanthemum grandiflorum (Ramat.) Kitamura]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园林、家庭绿化美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菊花病虫害危害严重,蚜虫、蓟马、黑斑病、褐斑病等是其常见病虫害,在幼苗至成苗期时有发生,多危害芽心嫩尖,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观赏品质和应用,蚜虫不仅直接为害菊花,而且是TAV、PVP、CMV病毒的媒介者.目前,蚜虫的防治多采用化学方法,不仅消耗人力物力、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导致农药残留,使得蚜虫群体产生抗药性.因此,蚜虫的防治已成为菊花产业化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创造抗蚜虫菊花新种质已成为菊花抗性育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切花菊抗蚜虫的研究较少,从切花菊中鉴定抗蚜虫性资源和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切花菊蚜虫抗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rn 本研究旨在探讨切花菊抗蚜虫性鉴定方法,阐述蚜虫抗性机理及通过基因工程创造抗蚜虫切花菊新种质,进行了室内人工蚜虫接种的抗性鉴定,比较分析了不同蚜虫抗性品种间相关叶片结构特征、蚜虫接种后抗氧化酶与防御酶活性变化,并尝试了石蒜凝集素基因LLA转化切花菊的研究.还进行了菊花和黄金艾蒿的远源杂交,获得了抗蚜虫的菊花新种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