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6年第三次会议 >中药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及耐药性消除试验

中药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及耐药性消除试验

摘要

本研究对陕西省部分地区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并测定了黄连、黄芩、黄连黄芩(1∶1)水煎剂及双黄连冻干粉针剂等4组中药对所分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分别运用加有4组中药提取液的培养基和分离菌进行感触培养,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前后分离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共分离到15株大肠杆菌,PCR方法均检测到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15株分离菌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林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达73%,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67%.四组中药对分离菌均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黄连1.95mg/mL~31.25mg/mL、黄芩3.91mg/mL~31.25mg/mL、双黄连1.95mg/mL~62.5mg/mL、黄连∶黄芩(1∶1)1.95mg/mL~31.25mg/mL.经中药培养后各组菌株敏感性普遍增强,其中以黄芩的作用最为显著;对单种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耐药率降低最多的是黄芩53%,其次是双黄连40%.15株大肠杆菌检测出ESBLs基因型两种blaTEM和blaSHV,检出率分别为40%和13.3%;检测出PMQR基因型三种qnrB,qnrD和qnrS检出率均为13.3%.经中药作用后,耐药基因均呈现不同的减弱或消除,以黄芩对5种耐药基因的消除效果最好,黄芩黄连(1∶1)次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