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4年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 >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以辛亥革命为例

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以辛亥革命为例

摘要

可以看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封建社会。面对帝国主义列强蚕食中国领土和主权,腐朽的清政府还在与英、美、法、德、俄、日等列强相勾结,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运动和正义斗争,罢免或杀害主战官员和将领,政治黑暗到极点。陕西有识之士同全国“炎黄子孙”一样,继承和发扬黄帝民族精神,积极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后组建为中国国民党),掀起“驱逐靴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恢复和实现民族、民权、民生之尊严社会。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中华民国后,同盟会会员(含爱国人士)又积极参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国、护法及反对北洋军阀、列强的斗争。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2)后,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列宁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将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历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实行“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后(1924),转为国民党员的老同盟会会员新党员,继续发扬黄帝民族精神,同军阀、列强、买办资阶级斗争。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于1927年,彻底背叛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高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大旗担负起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的历史重任。国民党员绝大部分为“政府”服务,少部分左派人士有的辞职,有的转向了共产党。日寇侵略中国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又面临亡国危险,富有“炎黄”传统革命精神的中国人民,奋起投入反对外来侵略战争。“国共”再度合作,陕西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浴血奋战,任国民党官员的陕西人士,亦做出了贡献。尤其是以参加守辛亥年“西安起义”的杨虎城将军为代表的国民党员,联合张学良东北军,冒杀头危险果断地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调停下,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六项主张”将抗日战争推向了新阶段。抗战胜利后陕西籍少数国民党人士,有的脱离国民党而加入共产党,有的率部起义成为新中国的军政领导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