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1c和CD103分子标记的树突状细胞在双峰驼小肠MALT和MLN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摘要

为探讨整合素αX(CD11c)和整合素αE(CD103)分子标记物标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双峰驼(Bactrian camel)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中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点以及研究这两种不同表型DC如何通过抗原递呈介导机体对无害抗原的免疫耐受和对病原体的免疫保护.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峰成年个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不同部位(肠绒毛、肠腺周围、滤泡间区和生发中心)和MLN中的DC进行了定位和观察.结果显示:双峰驼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CD103阳性树突状细胞( CD103+DC)分布密度规律基本一致,整个小肠在肠绒毛、肠腺周围、滤泡间区、生发中心等处的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2.55个/5000μm2、1.24个/5000μm2、1.97个/5000μm2、2.69个/5000μm2.由此表明CD103+DC主要分布在PPs区和肠绒毛处,固有层肠腺周围分布密度最低,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CD11c阳性树突状细胞(CD11c+DC)在固有层弥散淋巴组织中没有观察到阳性分布,而几乎全部在派伊尔结(Peyer's Patch,PPs)分布,CD11c+DC在小肠PPs滤泡间区和生发中心处的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2.97个/5000μm2、2.76个/5000μm2,彼此间差异不显著(P>0.05).CD103+DC在肠绒毛、肠腺周围和PPs滤泡间区等处的细胞突起明显,但在淋巴小结处细胞突起不太明显.CD11c+DC细胞突起不明显.另外,这两种分子标记的DC在MLN中的分布特点为:CD103+DC主要分布在小梁周围和髓质,滤泡间区也有广泛分布,滤泡生发中心分布较少,细胞形态在不同部位相似,但突起不明显;CD11c+DC主要分布在生发中心、滤泡间区和小梁周围,细胞核较大,淡染,突起细长且弯曲,环抱周围的淋巴细胞.结论:此次实验结果证明了CD103+DC为双峰驼肠道的调节性DC,主要介导机体对食物抗原和共生菌的免疫耐受.CD11c在双峰驼肠道DC的表达可能依赖于PPs的局部微环境.在MLN中,CD11c+DC在皮质骨髓依赖区和胸腺依赖区均有较多分布,提示它可能既参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又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CD103+DC主要分布在胸腺依赖区和髓质,说明它可能主要将携带而来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而且分布在肠黏膜和MLN内的CD103+DC可能处于不同的成熟阶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