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4年“人海相依:中国人的海洋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沿海港埠与内陆出口农副产品的水陆转运——以近代黄河流域为中心

沿海港埠与内陆出口农副产品的水陆转运——以近代黄河流域为中心

摘要

黄河流域传统运输方式和近代运输方式的互联互补,大大伸展了出口农副产品产地及随之而来的各类商贸活动波及的地域范围,也为沿海港口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货源的支撑.rn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逐步分解,农产品商品化日趋提高。这种演变在甲午战后更趋剧烈。列强不断推进的经济扩张,沿海通商口岸的增辟,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铁路、轮运里程的伸展,连同诸如水路的木帆船航运、陆路的人力畜力运载等传统运输方式,将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中国农村越来越多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促使自然经济加速分解,农产品商品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相联系,经由沿海地区港口外运的农副产品出口额大幅度增长,广大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深,又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而这种互动关系的效应,又受制于沿海和内陆省区近代交通条件及其与传统运输方式衔接的具体差异以及沿途苛重的税负,呈现递减状况。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演进的艰难步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