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 >想象妇女:延安时期广告宣传画

想象妇女:延安时期广告宣传画

摘要

中国现代史上,20世纪30-40年代最显著的特征是战争和救亡紧密相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相继发生.战时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使这一时期的审美方式也具有战争文化的色彩,或者说很大程度上一切文化表现形式都在为战争服务,文学创作、广告艺术都不例外.延安时期(从中央红军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落户陕北,到1948年3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地处中国西北一隅的延安解放区,在其主流文化的建构上,也遵循着这样的要求.在广而告之层面上,它们都属于广告的范畴。rn 延安时期的广告宣传画,主要包括招贴画、版画、年画、演剧照等,旨在传播政治信念,推动革命发展,鼓舞部队士气,贴近边区人民生活,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解放区新观念、新生活方式。在这个层面上,它们同样具有“广而告之”的政治宣传作用,在解放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娱乐大众的战争文化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女性形象的呈现有其特殊的意义价值和想象定位。rn 通过这些广告宣传画,可以窥见延安时期关于妇女身份和想象的时代信息:对女性的苦难叙事,蕴含着阶级革命而非性别革命的宏大主题。延安时期女性权利的获得并不是因为妇女解放和女性意识的崛起,而是战争政治的功能性需求,妇女问题多是表现阶级压迫、民族革命、翻身解放、生产支前等)内容,特殊的战争环境和解放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需要妇女生产支前的社会劳动,妇女解放的个体诉求被统摄遮蔽在战争政治的意识形态之下,即便是最体现个体性质的婚恋要求,也必须遵循陕甘宁边区婚姻立法“私益服从公益,一时利益服从永久利益的原则”,使“每个劳动者都直接隶属于社会,直接隶属于一个代表全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政权,即便是妇女、子嗣也不再通过家族、家长和丈夫的间介而隶属于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延安时期广告宣传画的女性形象反映了政权建构的妇女身份想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