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断面冲淤变化与潼关高程升降成因分析

摘要

三门峡水库兴建于1959年.潼关基本水尺断面(六)位于黄渭河交汇口下游窄口处,它是渭河下游河道侵蚀基面,人们以潼关(六)1000m<'3>/s流量相应水位表征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蓄水运用2年后,潼关高程急剧抬升,从1960年的324.40m抬升到1962年的328.10m,潼关断面以上黄河北干流以及渭、洛河下游流域环境恶化,并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区域灾害.潼关高程的上升标志着三门峡水库防洪库容减少和渭河下游河床上升,同时危及库区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因此,本论文关于潼关高程的研究,对于加强三门峡水库的科学运行与管理,预防和减少周边地区的水沙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水沙输移的研究以及降低潼关高程也具有重要价值.潼关高程变化原因十分复杂.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前,潼关河床基本处于冲淤平衡或微淤状态.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后的蓄水运用期,造成潼关河床高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在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控制运用期,三门峡水库非汛期运行水位是潼关高程上升的首要影响因素,其次是汛期运行水位;潼关上游来水条件的改变则是潼关高程上升的第三影响因素;潼古段的累计淤积量及古夺高程对潼关高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不是影响潼关高程升降的独立因素;解决潼关河床高程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对症之策是改善和完善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尽量降低三门峡水库汛期和非汛期运行水位,并利用人工措施进行清淤,迫使潼关高程冲刷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