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海洋学会海底科学分会成立暨海底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 >黄海及邻区晚中生代裂陷盆地类型及形成过程

黄海及邻区晚中生代裂陷盆地类型及形成过程

摘要

晚侏罗世,东亚地区构造变形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以前的陆内造山到晚侏罗世以后强烈的陆内裂陷.黄海及邻区发生强烈的裂陷作用.根据裂陷盆地的几何形态和展布特征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即狭裂陷型盆地系和菱形状裂陷型盆地系.前者往往受岩石圈断裂控制的狭长线型断陷盆地,后者在平面上往往呈菱形,四周受断裂控制的走滑拉分盆地.由断裂盆地的层序特征和变形分析该裂陷盆地可分为4个阶段: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145~120Ma)裂陷期,在盆地边缘发生大量的火山碎屑岩,盆地中央发育细粒沉积,在北黄海盆地发育有良好生油潜力的暗色泥岩;早白垩世中期(120~100Ma)沂沭裂陷期,强烈的裂陷作用局限在郯庐断裂带中、北段;早白垩世晚期(100~70Ma)构造反转期,所有早白垩世裂陷盆地遭受挤压而发生构造变形;晚白垩世(70~55Ma)盆地萎缩期,其代表性的构造作用是盆地构造反转,北黄海和莱阳盆地王氏群和大盛群之间的不整合面为其典型特征.在济阳坳陷的东部晚中生界裂陷层序与上覆地层间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晚中生代裂陷盆地形成的深部机理包括:即(1)地幔岩浆底侵作用,变质核杂岩隆升主要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2)拆沉作用,岩石圈减薄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中期;(3)地幔对流和岩浆底辟作用可能是裂陷作用的主因.郯庐断裂以东的黄海地区在白垩世裂陷作用都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过程制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