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状态的准确辨析是健康管理的前提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主的模式已不能解决日益复杂的健康问题.从健康与否的角度讲,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就处于健康与疾病两种状态的相互转化之中.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时,通过阴阳的自我调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保持正常,机体处于"平"的状态,即"阴平阳秘",为未病状态;若机体出现了偏差,但阴阳自和的调节能力(代偿和调整)尚能调节,机体阴阳接近平衡,为欲病状态,是介于来病与已病之间的状态;当外在刺激或体内的应激超过了阴阳自和的能力,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出现了偏颇,机体处于"阴阳失衡"状态,为已病状态;欲病态和已病态均属于"偏"的状态.因此从状态入手认识人体是把握健康的关键.由于状态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为人们认识自然、社会,乃至于人的各种现象和本质,提供了可行的工具。然而这些状态信息是庞杂的,尚未成体系,很难直接被医学应用。因此,构建状态辨识的健康认知体系,阐述以状态为中心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重大医学意义。李灿东等发表在《中华中医药杂志》关于健康状态的十二篇论文以状态为基础,提出状态是中医健康认知理论的逻辑起点;介绍如何构建以状态为中心的健康认知理论;描述了健康状态表征参数的集合研究及其在状态辨识、调整和效果评价方面的方法与意义等,为中医状态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