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rn 方法:本组选择了23例颈性眩晕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45-72岁。本组病例均排除了由于脑、眼、耳等部病因引起的眩晕。椎动脉血流图检查,一侧血流减慢2例,其余未发现异常。颈椎功能位X片仅4例显示颈椎椎体位移小于3mm。本组病例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23例均行PLDD治疗。手术方法:应用波长为1064NM的Nd:YAG激光仪,9号穿刺针。病人取仰卧位,肩胛间纵行置一窄薄垫(以利于显露颈6-7间隙),使颈位于后伸位。将克氏针置于颈前,C形臂定位。食、中指将食道气管拉过中线,可触及椎体,局麻后,用9号穿刺针刺入目的椎间盘,置入光导纤维。以10J/秒的预定能量发射激光,总能量为250J-500J。术后即刻佩带围领,卧床休息1-2小时。rn 结果: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6.5个月。应用MacNab评价标准进行了临床评价,优:18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0%。术前4例颈椎功能位X线片显示椎体位移小于3MM者,术后未显示颈椎不稳征像。未发现术后并发症。rn 结论: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其有关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血管、神经等结构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如颈椎退行性变,颈部软组织病变等引起椎动脉受压而发生缺血,导致的眩晕。单纯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或颈椎不稳很难完全解释颈性眩晕的发作。临床许多事实的确证明,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较之椎动脉机械性受压阻塞,对此病之发生具有更大的作用。PLDD治疗颈性眩晕的机理可能为通过问盘内的减压,减轻了对神经、血管的刺激,通过对周围组织包括神经组织炎症的减退、交感神经激惹域的提高,从而改善了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对治疗椎间隙的选择主要依据影象学(椎间盘变性、突出的部位、功能位X片有异常提示有颈椎不稳倾向的椎间)及临床表现而定。本组选择病人时特别注意了颈性眩晕症的特点、颈性眩晕与颈部活动的密切相关性及相应影像学的变化。应用PLDD治疗颈性眩晕,不仅创伤小、安全性高,而且临床疗效满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