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桂北牛塘界蚀变花岗岩中细鳞片状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桂北牛塘界蚀变花岗岩中细鳞片状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摘要

桂北牛塘界钨矿位于南岭西段,属层状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四组断裂呈弧状将矿体包围.牛塘界岩体属于桂北加里东壳源重熔型花岗岩的范畴,为富集W元素(6.44~7.85 ppm)的岩浆结晶形成[1].遭受热液改造的花岗岩中普遍出现细鳞片状,二级干涉色的矿物充填于粒间,一般认为是绢云母.前人对绢云母成因的描述主要为低级变质岩和热液交代岩的特征矿物[2],未见充填于粒间孔隙并与大片白云母相接触的现象.该岩体中"绢云母"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成岩成矿的过程和机制.rn 本次选择矿体深部遭受热液改造的牛塘界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该岩体中类似绢云母的矿物进行形貌、结构和成分的详细研究。扫描电镜下观察到大片的白云母边部发生破碎,大量粒度为几微米大小的极细鳞片状矿物堆于破碎的边部。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这些鳞片状矿物振动特征与白云母几乎一致,说明结构与白云母的结构是一致的。电子探针成分数据与白云母的对比后发现,鳞片状矿物的钾含量较低。rn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该矿床的地质背景,认为白云母虽然具有挠性,但该岩石中的白云母,遭受持续强烈的破碎作用,首先在边部出现裂隙,在热液进入后,层片进一步被打开,层间的大阳离子钾离子被带走,从而破碎为更细的鳞片状,这些细鳞片随着热液的运移在粒间沉淀,就形成了充填于粒间的细鳞片状的白云母。rn 综上所述,桂北牛塘界花岗岩中本次所观察的细鳞片状矿物,成分及结构仍然具有白云母的特征,只是粒度较小。应为白云母破碎的产物。该细鳞片状矿物详细成分结构的认识,对理解热液蚀变过程有科学意义,在相关矿床成因的研究中提供了有效的矿物学证据,为判定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有实际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