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9年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暨第5届科研绩效评价学术研讨会 >论被引频次评价的适应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论被引频次评价的适应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摘要

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中被用来测度学术论文的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引频次评价是指用学术论文发表以后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以学术论文形态表征的研究成果,是评价与学术论文有关的期刊、学科(专业)、国家(地区)、单位(个人)的一种方法。被引频次评价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倡导的、国际上广泛公认的、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目前,被引频次评价似乎已经成为评价期刊学术论文质量和学科(专业)、国家(地区)、单位(个人)学术水平的唯一方法。其实,被引频次评价不是万能的,它是有一定的实用范围的。被引频次评价只适应于基础研究,不适于开发(发展)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有局限性。总之,被引频次评价有它的适应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