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5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暨第九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 >澳门在学青少年滥药防控机制SEM模型分析——以社会控制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

澳门在学青少年滥药防控机制SEM模型分析——以社会控制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

摘要

为了探究澳门青少年对滥药的反对态度、其所接受的预防滥药教育和其滥药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分层定序Logistic回归和SEM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澳门在学青少年与药物之跟进调查2010”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性别和年级对澳门在学青少年的滥药反对态度和滥药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澳门男性青少年对滥药的反对程度显著低于女性青少年,且前者的滥药频率显著高于后者。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澳门青少年对滥药的反对态度显著降低,且滥药行为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加。第二,在滥药反对态度方面,澳门青少年对吸烟、喝酒和吸毒的反对态度均能直接且显著地增强他们对滥药的反对态度,并间接且显著地减少了其滥药行为。第三,在社会控制理论的适用性方面,发现“依附”和“参与”变量会直接且显著地增强澳门青少年对滥药的反对态度,并间接且显著地减少他们滥药。这与社会控制理论的假设相符。但是,“投入”因素与澳门青少年滥药反对态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青少年对社会的投入越大,其对滥药的反对程度越低,这与社会控制理论的假设相悖。第四,澳门青少年对滥药的反对态度会直接且显著地降低他们的滥药频率。据此可知,本文的第一个假设得到部分验证,社会控制理论中的“依附”和“参与”因素,“预防滥药教育”和“对滥药的反对态度”都能够显著降低澳门青少年的滥药行为;本文的第二个假设得到了证实,即上述自变量对澳门青少年滥药行为的作用是通过增强青少年“对滥药的反对态度”来实现的。换言之,依附、投入和预防滥药教育对青少年滥药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增强其对滥药的反对态度来间接实现的。但“投入”因素与青少年滥药的反对态度是呈负相关关系,即青少年投入学习的程度越高,其对滥药的反对态度越弱。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在预防青少年滥药行为的实践工作中,首先应注意增加青少年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正向积极、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中,进而减少他们为寻求刺激快乐而滥药的时间和机会。其次,鉴于澳门社会工作局开展的预防滥药教育工作对防治青少年滥药有显著降低作用,应继续对澳门青少年开展预防滥药教育。虽然从表面上来看,预防滥药教育工作与青少年滥药之间没有相关性,但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可知,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青少年对滥药反对态度的干预,即预防滥药教育工作通过显著提高青少年对滥药的反对态度来间接地抑制他们的滥药行为。最后,鼓励在父母一子女之间发展良好关系,增强肯少年对父母的依附。在鼓励青少年更多地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也要指引父母尽可能地花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的孩子相处,倾听他们的心声,双方共同构建良性的亲密关系和家庭纽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