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

@@本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目病”、“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血贯瞳神”、“暴肓”等范畴。中医对DR的发病机理论述较早,金代《河间六书》:“消渴可变为雀目或内障”;明代《证治要诀》有“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手足偏废。”指出了精血亏损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病机。目前中医界较普遍认为因久病伤阴,肝肾阴虚,目失所养,虚火内生,上扰目窍,灼伤目络;或因阴血亏虚,气无所化,气阴两虚,血失气帅,溢于脉外;或因脾肾两虚,水湿内生,上扰清窍所致。不同医家,其认识侧重点不同。高培质主张阴虚、气阴两虚、阳虚为发病之本;阴津亏虚,血流不充,气虚、阳虚血运无力,均滞而为瘀,最终导致因虚而致瘀;DR发病机理的特点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宛维等认为肝肾虚损,阴损及阳,目窍失养是导致DR的基本病机;心脾亏虚,因虚致淤,目络阻滞是本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症候特点。对于视网膜出血机理,李振中等认为是因DM日久,阴虚火旺,煎熬津液,血液黏稠不能畅行而瘀滞;或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滞而成瘀,瘀阻眼络,血不循经,渗漏于络外,留着视衣而成视衣出血,故阴虚为本,瘀血为标。朱晓林认为本病脾虚为本,瘀痰阻络为标,本虚可致标实产生,标实又可加重本虚,虚实夹杂,使病情不断发展加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