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基于训练学视角的刘翔运动生涯末期参赛分析

基于训练学视角的刘翔运动生涯末期参赛分析

摘要

刘翔在伦敦奥运会所展开的一系列训练及比赛均是他运动生涯末期至关重要的若干环节,这些比赛的安排及处理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直接关系到刘翔在伦敦奥运会的战果.虽然处于运动生涯末期的刘翔最终未能达成参赛目标,但其参赛过程非常值得其他运动员学习、借鉴、思考和研究.文章拟从训练学角度分析其参赛特征,探索其参赛及训练规律,为田径跨栏项目及相关项目运动员的参赛提供参考.刘翔在运动生涯末期所表现出来的高水准竞技能力和竞争实力,包括训练、比赛的系统性、比赛的高规格性、优良竞技状态的持续性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从而进一步表明刘翔在此之前的比赛与训练以及赛练结合的有效性是值得肯定的。刘翔2012年赛季至奥运会前比赛赛程安排较为合理,参赛计划性强,相比国内选手比赛频度在国内居首,但与同级别国际选手罗伯斯相比参赛频度尚显不足。刘翔2012年赛季比赛与赛间训练做到训中有调,调中有训,实现了比赛与训练的一定融合;赛季训练中强化与细化小周期,淡化了大周期,强化训练与比赛的衔接问题,强化以赛代练的训练思想;对传统大周期训练理论的时间跨度、阶段划分及训练、参赛任务提出挑战。刘翔本赛季参赛结果与其2004年及罗伯斯2008年同期巅峰状态相比差异不显著;在比赛成功率、运动成绩方面继续保持顶尖水平,但比赛成功率有所下降;其国际田联世界排名、积分跃居世界第一,其单场作战能力及连续作战能力均得到了历练和体现,竞技状态尚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